碧水蓝天“玉”石首

刘忠诚 :始终绷紧防汛抗旱之弦 全面推行河长制守住一湖碧水

    5日,省、荆州市防汛抗旱暨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后,市委书记刘忠诚会后第一时间动员部署我市防汛抗旱及推行河长制工作。他强调:全市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形势,竭力提高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始终绷紧防汛抗旱这根弦。要明确重点,深入开展防汛大检查,切实加大整险除险力度,加强水库防汛措施,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夯实防汛基础设施,抓好抗旱排涝,加强应急管理,做好电力可靠供应,确保防汛抗旱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

     刘忠诚指出,实行河长制,发挥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6月底以前成立市级河长制办公室;二是进一步核实河流、湖泊和水库名录,发文补充河湖库长。三是乡镇要成立河长制办公室,抓紧出台工作方案。四是设立河长公示牌,全面排查入河湖排污情况,制定整改措施。

     刘忠诚强调,抓好湖泊保护首先要认清现状,其次要切实抓好湖泊退出承包经营,抓好组织保障、政策宣传力度,抢抓时间进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后期管理,以实行“河长制”为契机,实行湖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统一。

     据悉,全市44个湖泊中千亩以上湖泊共20个,面积12.65万亩,占全市湖泊总面积的93%,与2016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其主要原因是湖泊退出承包经营,投肥养鱼得以控制,沿湖畜禽养殖场治理,面源污染得以控制,同时加大了对投肥养鱼的打击力度。其中,Ⅲ类水体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Ⅳ类水体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Ⅴ类水体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个,劣Ⅴ类水体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个。但是,从水质监测的结果来看,离湖泊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湖泊承包主投肥、投粪、投氨水养鱼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退出承包经营是斩断污染源头的有效途径。截至4月27日,全市完成退出承包经营36个,余下8个湖泊分别将倒排工期,加力度、加措施,做到湖泊合同终止、湖泊接管、资产清算。(记者车荣华)

5月5日,《荆州日报》头版以“碧水蓝天‘玉’石首”为题,对石首市的长江、湖泊大保护工作进行报道。

“荆有云梦,犀兕麇鹿满之”。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云梦泽,楚王在此圈养麋鹿,水草丰茂,犀牛麋鹿成群。

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就是古代云梦泽的一部分,现为长江中下游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湿地,有“绿色宝库”之名。

人们熟知石首,源起国家级保护动物 — —江豚、麋鹿。因保护成绩显著,石首被授予“中国江豚之乡”和“中国麋鹿之乡”称号。

 

这既是石首的荣誉,更是石首的责任,也给石首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提出更高要求。

从铁腕重拳抓治理,到“六治并行”护生态,近年来,石首市严格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之路,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书写新篇章。

出重拳:守护长江生态安全

踏进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这块神秘的土地,麋鹿的蹄印清晰可见。路上不时有野鸡穿过,一点也不怯人。

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也印证了石首良好的生态环境。

和谐背后,是保护区管理处和石首市委市政府共同的努力。

桃花山风景

天鹅洲湿地生态保护的核心,是湿地面积的恢复和长江水质的改善。

因此,石首市通过搬迁安置、转产扶持等方式,解决天鹅洲湿地人与麋鹿争土地、人与江豚争水面的矛盾,恢复了天鹅洲21公里故道水域的原生态。

每年向保护区江段和天鹅洲故道放流四大家鱼等饵料资源2000万尾以上。采取多种途径净化故道水质,目前故道水质优于三类。

江豚

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大力支持下,保护区开展了网箱豢养江豚研究,为江豚物种繁育开辟新的途径。

……

如今,天鹅洲湿地除麋鹿、江豚外,还有天鹅、白鹭、黑鹳、猴面鹰、中华鲟、娃娃鱼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黑鹳

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原因,长江石首段一些地方无视长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非法采砂、布局高污染企业,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

如何使长江石首段永葆生机活力?

古人云, “对症下药”。开好方先要把好脉,把好脉先要找准病灶。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必须祛除“生态毒瘤”。

 

“三无”采砂船进行拆解

今年4月10日,长江石首段烟雨蒙蒙,一艘盗砂船借着水雾掩护,偷偷溜到石首新厂江段盗砂。守候多时的石首水政、公安、海事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迅速登船检查,认定为“三无”采砂船。

11日,在石首长江海事码头,执法组现场拆解了该“三无”采砂船舶的采砂泵、输砂管等。

这是石首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三无”采砂船进行拆解

近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法治保驾护航生态长江建设,不断织密制度“笼子”。从2015年起,石首市委、市政府相继启动非法砂石码头和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成立河道采砂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日巡查、周督查、月整治、全覆盖、无缝隙、不间断……

如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还在进行中:石首各联动部门先后出动执法巡查88人次,驱离大型挖砂石船舶12艘,取缔本籍“三无”吸砂船舶1艘,制止非法运砂车辆6辆,成功捣毁团山河久合垸段非法采砂点1处,4次截断工业园区物流公司非法抽砂管道……

 

江滩风景

2016年3月,组织河道、水利、海事、公安、交通、电力等部门和部分乡镇力量,集中整治辖区内的沿江非法砂石料码头。目前,长江沿线11家非法码头被全部取缔,清退岸线2800米。

增殖放流

同时,推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保护项目,一些化工企业因环境违法被处罚和关停。

治砂的同时,非法码头复绿工作也紧锣密鼓:组织专班对辖区内11个被取缔的非法码头进行统一规化设计,分期分批施工,目前已完成5家非法码头补植复绿工作,另外几家正在加紧推进。

重修复:再现湖泊一湖清水

一泓清水,几弯小河,都曾是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

今年初,68岁的陈爹得知家乡石首收回了市里湖泊的承包经营权,44个湖泊即将回归自然,便再也不顾儿女的劝说,回到老家上津湖畔一个人生活,钓鱼、喝茶、看报、发微信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桃花山歇凉坡瀑布

石首市水利局局长陈沙生介绍,石首版图面积1427平方公里,现有湖泊44个,面积 90.74 平方公里,湖泊占版图面积的6.36%.

上津湖面积2.025万亩,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国有湖泊。经历成鱼起捕销售、固定资产清产核资、鱼种过秤等环节后,评估核定补充金额105万元。

 

团山寺镇秦克湖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石首境内湖泊的经营权开始对外发包从事渔业养殖。”石首市水产局总工程师赵亚东介绍,为追求产量,很多承包主投肥、投粪过度养殖,加之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污染和湖泊周边养猪场、养鸡场粗放直排,导致湖泊水质持续恶化,湖泊的生态功能开始丧失,保护和治理迫在眉睫。

 

桃花山生态园

治水,等不起、慢不得。江和湖是一个生态联合体,湖泊水质直接影响着长江生态。在发展经济与保护湖泊的命题上,石首选择了后者。

2015年元月,石首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湖泊保护的议案》的决议,随后,石首市拟定了《石首市湖泊保护行动方案(2015—2017年)》;

荷花

2015年4月,石首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三年行动方案”,到2017年底拆坝还湖1650亩,使湖泊面积增加1%以上;

2016年,石首市完成拆坝还湖784.5亩;

2017年,石首市将对全市44个湖泊全部取消承包合同,并同步实施拆坝还湖、关停不达标畜禽养殖场、打击非法养殖排污等行动,确保湖泊逐步回归自然;

……

2年风雨兼程的实践,石首市委、市政府对湖泊保护的力度从未减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湖泊保护工作拿在手上抓,一锤接着一锤敲,石首境内湖泊水质开始逐步好转。

如何实现水清湖美的景象?石首市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荆州市委书记杨智调研石首长江保护工作

今年1月14日,石首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确立目标:要实现水变清、湖变美,人与湖和谐相处的目标,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道路。

“2017年,我们将以推行河长制为契机,督办落实湖泊退出承包经营,实行人放天养,完成年度拆坝还湖工作任务,努力增加湖泊面积,加强水质监测,完善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争取湖泊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石首市市长石必成表示。

团山寺镇秦克湖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要算长远账、整体账。

石首市团山寺镇镇长洪亚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回湖泊经营权前,乡财政每年还有近80万元的收入。此次湖泊经营权的收回,乡财政不仅少了一笔收入,还要额外支付220万元清退承包费和鱼种补偿等。

加减之间,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天鹅洲景色

团山寺镇党委副书记刘旭望介绍,浙江老板朱友成在团山寺镇承包了水域面积800亩的韩高湖,按承包合同要到2023年1月15日终止。 “政府专班通过12次的交流、交谈、交心,朱友成最终未对补偿提出过高的要求,率先解除承包协议,交出了承包经营权。”

刘旭望告诉记者,收回一个湖泊,专班工作人员至少要来回与承包商协商20余次。

截至4月26日,石首44个湖泊,有38个完成退出承包经营权,剩余6个湖泊有望在5月底全面收回。

抓建设:打造市民幸福高地

“一江贯东西、两河穿南北、版土分八块、四面都是水。”是石首市地理环境的生动写照。

长江自西向东穿石首境内而过,这是大自然馈赠给石首的生态资源。同时,也对石首赋予了更大责任:要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让老百姓享受到长江大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

基于这份责任,石首作出了行动。

诚信小游园

4月10日,一场春雨过后,位于石首中心城区的11处街头小游园“绿肥红瘦”,石首市民在此散步、赏花、看景,格外惬意。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些游园有的是高墙围住的机关院落,有的是残破的违章建筑,甚至有的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爱好摄影的熊丰见证了这些小游园的变迁。

变化的背后,彰显着石首市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几年来,石首投入8亿多元资金改善城市环境、修复城市生态,推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核心的多项工程。

爱国小游园

从爱国园等11座街头游园,到顺势巧建的陈家湖公园,再到连三山于一体的南岳山、笔架山、马鞍山公园,石首提升城市品质“一路疾行”。今年3月,石首城区山底湖公园开工建设,廖家渊、蔡家潭等城市水体改善项目正加速推进。

桃花山三菱湖

同时,石首市将金平工业园、沿江产业园东升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列为全市重点高度项目,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相关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之中。

去年,石首市关闭了运行23年的张城垸垃圾填埋场,并投资1000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建成。

牛黄庙梅花带 

如今,行走在石首街头,春花灿烂,市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份自信来源于城市生态的大变化,来源于家门口便可检验的“获得感”。未来的石首,城在绿中,人在景中。

发展的理念在变化,发展的方式在调整。石首城区九湖三山,滨江滨湖,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绿色崛起之路?

执法收缴非法捕捞渔船及工具

石首市委书记刘忠诚说,石首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珍惜天鹅洲、桃花山、六虎山等一批绿色生态宝贵资源,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石首将着力推动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主动对接荆州全域旅游规划。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落实“湖长制、河长制”的任务中,石首正作出自己的探索。

荆州日报记者张珂 郭江峰 徐祉晔 特约记者郑云 通讯员车荣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