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胖子”有一颗“中国心”,能深潜4500米!

大家比较熟悉的蛟龙号是我国第一个载人潜水器,它曾经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潜到5000米和7000米的深度,对那里的情况进行了科学考察。此后,我国的载人深潜没有停止脚步,开始了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制造。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已经进入总装调试的尾声,即将转场到专用水池进行下一阶段试验。

总装调试进入尾声 即将开始水池试验

这个胖胖的,长得像鱼的设备就是由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别看它在总装车间里看起来比较笨重,可是一旦下水,它就瞬间会变得姿态轻盈起来。

总装调试,不仅仅是要把潜水器的各个设备安装到位,为了保证潜水器在水下正常工作,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潜水器进行完善。

潜水器整体国产化率超90%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之前我们的蛟龙号已经能够载人下潜到7000米的海底,我们还要研制4500米的载人潜水器呢? 

从外型上,跟我们熟悉的蛟龙号相比,4500米载人潜水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相似的外型下,新的潜水器有一颗中国心专家告诉我们,“蛟龙号”上的很多部件是进口的,而此次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超过90%。

而在4500米潜水器的性能方面,它也比之前的蛟龙号有了大幅提升。比如,4500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有5个观察窗,比蛟龙号增加了两个侧窗,在海底视野更好;另外,4500米载人潜水器用锂电池替代了原来的银锌电池,电池可用次数,也从原来的50次增加到了500次。

中船重工7024500米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总质量师 叶聪:

我们把每一次单次下潜的投入的经济成本降下来了,这是在“蛟龙号”的基础上的一个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有更好的作业能力。

下潜深度覆盖我国南海区域

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过一万米, “蛟龙下潜也在7000米左右,那么为什么此次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要将下潜的深度设计在4500米呢?

 

专家告诉我们,选择4500米,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深度,因为这个深度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国家的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

中船重工702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

一是它可以覆盖我们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等这方面的需求;第二个是现在研究的一些热点领域,比如像海底的热液硫化物、海底的冷泉等等,深度基本上都是在3000米左右。

但是,4500米的探测能力,并不是我们自主研制载人深潜潜水器的最终目标。专家表示,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的载人深潜,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期待。

中船重工702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

未来中国的载人深潜将走到更深的深渊,到11000米。目前国家已经部署这样的项目,现在开始研发。预计在2020年下水探索,到地球上最神秘的深海进行科考。

海洋的经济价值逐渐被各国所认可,海洋开发也离不开性能更先进的潜水器,专家表示,未来的载人深潜也会配合海洋开发的需求,开发更多种类的潜水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