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乡愁何解?你有一封来自两会的“回信”请查收

“东北经济衰退”“投资不过山海关”?两会期间,东北发展的话题屡被提及。来自老工业基地的朋友们,乡愁都被撩起来了吧。

 

今天小新找来了天南海北的4位“漂一族”,一起聊聊心中的家乡,并把这封“家书”寄给代表委员们,请他们给大家开些专治“思乡病”的“灵丹妙药”。

 

“少漂族”来信:东北的小伙伴们混得咋样?

 

我是上海某网站的一名编辑,今年23岁,老家在吉林。

 

最近大家都在议论“东北人口外流”,我也感到困惑。我爱黑土地的山水,家乡的生活便利程度也并不比北上广差。之所以离开家乡,主要是因为没有太多施展空间。

 

几十年了,除了一汽、吉化这些大型国企,吉林的其他产业并好像并没有什么起色。年轻人除了挤进体制内,出路并不多。和留在家乡的小伙伴相比,我这个海漂的收入还算过得去。希望今后唱衰东北的声音越来越少。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沈殿成 摄

 

两会回信:“投资不过山海关”将是“旧黄历”

 

谁说“投资不过山海关”,那都是“旧黄历”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东北三省主要官员传递出了东北发展的正能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提供了一组“提气”的数据:今年吉林落实1亿元以上项目2800多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400多个,比去年大幅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也在增加,去年吉林民间投资增长12%。

 

老基地还有了经济发展新引擎。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透露,吉林的汽车、石油、农产品加工,已在阵痛中转型升级;医药、旅游业渐成长为新增长点。

 

“老漂族”来信:换了“朋友圈”心里发慌

 

60岁的我曾是一名标准的“广场舞大妈”,“地盘”是河北石家庄世纪公园。去年,孙子降生,我当上了奶奶。为了减轻儿子儿媳的生活负担,我去北京帮他们带娃,成了“老漂族” 。

 

北京离石家庄不远,但离开了老伴和熟悉的舞伴,心里还是空落落的。除了精神上的寂寞,生活中的一些不便更添堵。比如,在北京看病没法用医保,办证要回原籍开各种证明。这让我们“老漂族”更加想家。

 

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驰 摄

 

两会回信:推医保联网、异地就医

 

为照顾孙辈或投奔子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离开故乡,到新的城市生活。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老漂族”数量接近18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老人遭遇了养老金、医保等基本服务对接问题。

 

为改善“老漂族”的生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建议,全面实行医保联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老漂族”提供多种社会福利和补贴,减轻子女赡养负担。

 

针对大多“老漂族”存在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朱晓进提议,加大社区对“老漂族”的登记和分类工作,基于情感沟通、提供社会援助,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集合起来。

 

“土著族”来信 :谁懂老北京的愁滋味?

 

作为一个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老北京,我总会被大家误解,“你们北京人没有乡愁”。殊不知,我们的愁滋味一点不比北漂童鞋们少。

 

我的乡愁是故宫、胡同、四合院、什刹海体育场,是冬储大白菜味儿,是老舍笔下比肩人间天堂的北平之秋。这些年,胡同变成了高楼,挤地铁的人越来越多,记忆中的北京却越来越模糊。作为一个老北京,我乐见家乡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包容,但希望它不会被“大城市病”磨掉自己的文化底色。

 

北京正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图为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韩海丹 摄

 

两会回信:治“城市病”重在疏解

 

中国的首都未来长啥样?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蔡奇近日在两会上作出了解答。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 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至2030年,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从现在的73%升至75%;坚持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

 

房价高企、交通拥堵、人口激增、空气质量变差,北京的这些“大城市病”怎么治?蔡奇表示,疏解功能谋发展是治本之策。

 

至于如何留住北京的古都味道?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支招,尽快探讨启动故宫周边的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海漂族”来信:留学海外,饮一杯“乡愁”就醉了

 

我是个留学俄罗斯的山东姑娘。在俄罗斯度过漫长寒冬,我们通常几个人窝在小公寓里,每天凑合吃点,一瓶“老干妈”被奉为圣品。

 

最放不下的就是家里的老人,爸妈岁数大了,我不在身边,万一病了怎么办?等到快毕业了,又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每天盯着几大招聘网站,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心里总犯嘀咕,国内工作好找吗?怎样才能融入到国内的生活中?

 

资料图。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两会回信:国侨办贴心解决“后顾之忧”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就“海漂族”们关注的问题做出了回应。

 

觉得来华探亲手续繁琐、签证办理不便?近年来国侨办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针对外籍华人增设了Q字、R字等多种签证类别,还为有家庭团聚和创业需求的侨胞发放了长期签证。这些贴心的政策请“海漂族”们收好。

 

针对侨胞国内子女及空巢老人两类群体,国侨办也有对策——一方面协调各级政府和学校等给予特殊关爱,组织学生间结伴交友;一方面与空巢老人所在社区取得联系,共同关注老人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至于回国就业的前景,海归们就更不用担心了。国侨办目前已建立16家“侨梦苑”,其中5家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特别适合归国人员回国创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