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滨江文化园开发规划设想

编者:目前,荆州滨江风情带已初见雏形,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下面是张俊老师五年前撰写的《荆州滨江文化园开发规划设想》,很多建议对于我们如今进一步推进滨江风情带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沙市五码头

 

目前,一些沿江城市都十分注重滨江文化带建设,以实现特色城市建设发展目标。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城市,该如何建设好城市的南大门,是我们应当认真思索的一个课题。

 

为推动荆州城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保护好文星楼、打包厂等历史建筑,丰富荆州滨江公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特提出荆州滨江文化园开发设想。

 

一、开发的范围

滨江文化园开发的大致范围是:西起宝塔河,东至老电厂,北界民主街,南临长江。

 

二、项目的内容

本项目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文星楼

 

(一)修建文星楼文化景区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因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任命为高官的是文曲星下凡。民间盛传的文曲星有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之子许仕林等。文曲星属癸水,指北斗星,主科甲功名。在古时科举的年代,文曲星在读书人心中被奉为能改变自已命运的神,因此供奉文曲星的楼阁历来都修得十分壮观。

据清代《沙市志略》对沙市文星楼的记载:“在大街尾,为文人奉奎星处。内四面佛制作极古。门联云:‘云霄占斗极;都会控江津。’足壮其雄伟。”然而,由于长年缺乏保护,现该楼已近废圯,修建文星楼文化景区将有利于这座名楼的保护。

文星楼文化景区以文星楼为中心,沿荆江大堤展开,为中式闭合院落,内有文星楼、奎文阁、金榜题名坊、荆州科举名人馆、当代书画坊等建筑。

 

1、文星楼。文星楼始建于明代,现主体结构尚保存完好。对该楼重新修饰后,重塑文曲星供奉,使之成为学子们崇文尚礼的重要场所。

 

2、奎文阁。据清《沙市志略》记载,在文星楼一侧曾建有奎文阁。按当时的礼俗,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举行祭祀,春闱大考前是在文昌宫(在今崇文街内),秋闱大考前则是在奎文阁。重建奎文阁后,内供奎星,同时以图画、泥塑等方式展示荆州历史上的科举文化。

 

3、金榜题名坊。据清《沙市志略》记载:明朝年间有个叫刘永宁的丝绸小贩,某日在沙市通济桥处拾到三百多两白银,他在桥边等了三天才见到失主,后失主想将一半的遗金赠于他,却被刘永宁婉拒。失主到沙市三清观请道人设坛为刘永宁一家祈祷,愿刘家多生孝子贤孙,并金榜题名。后刘永宁之孙刘大武果然在明嘉靖戊戌年高中进士,任四川成都府,官至副使。此后一直到清嘉庆年间,刘家都多有子孙考取功名,成就了一段行善必有善报的佳话。为彰显刘永宁和刘大武的事迹,在明代青石大街刘家场(今中山路与江汉南路交界处)曾建有金榜题名坊。今重修金榜题名坊,即可宏扬诚信精神,又可激励学子发奋读书。

 

4、荆州科举名人馆。据荆州史藉记载,自唐代以来,仅江陵县考取进士的人就有189人,有清一代为88人,其中唐代的岑氏一门三相、明代的张居正父子四人(其子张懋修系状元)等,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建荆州古代科举名人馆,可彰显荆州先贤的功绩,展示荆州名人文化。

 

5、当代书画坊。荆州当代有不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书画名家,如候学源、刘子建、李小白、骆鉴音、杨随震、刘良金、黄文泉等。建一个当代书画坊,使之成为展示荆州当代知名书画家作品的展示窗口,同时成为荆州当代书画家的创作活动基地和供游客观光购买地方文化产品的场所。

 

民主街

 

(二)打造民主街文化步行街

民主街是通往文星楼的一条老街,为东西走向,形成于明清时期,原长约500米。近年来街西段已被改造,剩余东段约有200余米,古街的青石板路仍完整保留。对此街的改造可在街西端建一牌坊,整修现有青石板路,对街两侧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工程改造量不大),使之成为一条展示地方文化产品的旅游购物步行街。街两侧设手工漆器、青铜器、灶糖、喜饼、老沙市牛肉干、文坊四宝、书画店铺等,铺面为仿古样式(待荆州图书馆拆迁时,将馆旁的书画街整体搬迁至此)。改造民主街即可增加文星楼文化景区的文化氛围,又可与胜利街传统历史文化风貌街保持呼应关系,推动沙市区传统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整体格局的形成。

 

沙市打包厂主楼

 

(三)沙市老海关开埠文化区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后,沙市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当年日本国在沙市辟有租界,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在沙市设有领事馆。沙市码头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港口,清末民初商贸、水运的发达形成了老沙市的开埠文化,其中沙市海关与打包厂则是这一文化集中体现的代表之一。

 

1、复建沙市海关。沙市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关后即建有沙市海关与税务司楼,位置就在现打包厂前。复建沙市海关楼后,作为沙市历史文化展厅设置,以老图片、实物等展示沙市的开埠文化,既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又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2、打包厂历史文化景点区。1927年,汉帮商人刘季五创建英商汉口打包有限公司沙市分公司,在现沙市临江路东侧建沙市打包厂。打包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厂房由德国人设计。厂区建有两栋主楼,均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厂房主楼、办公楼都保持着历史原貌。

沙市打包厂文化景点区,东至打包厂与电厂宿舍之间的通道,西至天主教堂,南至江边,北靠大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建非遗艺术产品展示中心。荆州非遗文化产品丰富,有漆器、楚绣等,可将打包厂北楼作为此类产品的展示窗口,同时将部分楼层设置为会展中心,成为地方文化、商贸产品展示的场所。

B、建旅游特色餐厅楼。将打包厂南楼设置为特色餐饮大楼,作为展示地方饮食文化的窗口,同时配建一条古堤街,以发展商业。成为游客了解荆楚等饮食文化之所。在该餐厅建成后,可转移红星路街头饮食摊,有利于城市管理。

C、开辟水上观光线。打包厂现有一座专用码头,将此改造成旅游码头后,开通到荆江分洪北闸景区的游览专线。晚上则成为游船的停靠点,以适应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生活需要。

 

江渎宫戏楼

 

(四)江渎宫历史文化景区

在宝塔河至文星楼适合地段开发江渎宫文化景区,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景点:

1、江渎宫。江渎宫又称江渎观、江渎佑德宫、佑德琳宫,是祭祀屈原和长江水神的庙宇,原位于沙市江汉南路,几年前被拆除。据清道光年间《重修江渎宫》记载,在南宋乾道六年,著名诗人陆游去四川赴任途中,曾专门到江渎宫中祭拜。现江渎宫古图尚在,主建筑有天门、正殿、碑廊,配殿等,可据古图对江渎宫进行重建,使之成为记念诗人屈原(相传当年屈原在江渎宫写《天问》)和开展江上龙舟赛活动仪式的举办地。

2、重建卷雪楼。明代文坛公安派“三袁”之一的袁中郎(宏道)当年居沙市时,曾在临江处建有一座“别墅”,即卷雪楼,取“层楼耸翠,俯瞰江流,风起涛涌如卷雪”之意命名。袁宗道曾写有《卷雪楼记》。明清时不少文人都曾以该楼为题写下不少的诗词歌赋。在江渎宫文化景区内重建卷雪楼,可使这一历史名楼重展雄姿。

3、荆江抗洪博物馆。自古以来,荆州人民为保卫家园与洪水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写下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洪斗争史诗。在江渎宫文化景区内建一座荆州抗洪博物馆(扬州就建有水城博物馆),以图片和实物展示荆江大堤建设、98抗洪史诗,对开展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和发展特色旅游都有着现实意义。

 

沙市活力二八老厂区

 

(五)工业遗产文化区。

在临江路东端及玉和坪,有沙市活力二八与沙市老电厂,这两座厂区现均已停产,但有大量完整的工业老厂房,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参照北京986厂模式,将此处打造成地方工业遗产展览中心,以及文化创意园区。

 

三、相关措施

开发荆州滨江文化园,使之成为滨江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市城区南大门形象,加强沙市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化园的策划书仅提出了园区规划建设的要点,具体项目的修建性祥细规划设计方案可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实施时可由市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按照多元投资、一次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整体开发。

(原载《荆州房地产》2012年第4期 / 作者单位: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