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近日,湖北省首次认证并发布106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石首市文昌小学《AI起航站 文昌智学堂》项目成功入选。该校通过构建覆盖全年级的普惠课程与兴趣培养体系,让人工智能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石首市文昌小学以“普惠+特色”为路径,在六个年级全面铺设基础编程课程,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接触前沿科技。同时,通过初级、中级、高级班等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阶梯。在编程中级班,学生已能熟练运用指令集完成动画剧情设计;而在高级班课堂中,太空车组装、传感器调试等实战项目正激发着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石首市文昌小学五年级学生温皓轶:“我针对这个地图做了一个太空车模型,它的舵机可以完成组装火星车的任务,中间有一个马达,可以让我调整转速去完成获取水资源的任务,后面这两个轮子和贮藏的地方可以让我通过马达去撞击陨石将它运回基地。”
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度融入学科教学,成为课堂创新的催化剂。在语文《少年中国说》课上,教师借助AI生成技术,让袁隆平与梁启超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抽象的文字化为具象的场景,深刻提升了课堂的感染力与代入感。

石首市文昌小学五年级学生林书赫表示,学习完少年中国说,黄老师运用AI的技术,还原了袁隆平与梁启超的世纪对话活动,两位伟人同台交流,梁启超先生畅想中国少年的未来,而袁隆平爷爷则用杂交水稻的成就很好地回应了这份期待,AI是让语文课活起来的魔法棒,让我们更加喜欢课堂并爱上了学习。
科创空间中,3D打印课程的学生正将创意转化为立体模型。从编程到制造,从人机交互到数字创造,学校构建起完整的人工智能实践生态。
石首市文昌小学电教中心主任孙盛芳介绍:“我们在完善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以童心为出发点,新开发了一些人工智能课程,如普惠性的编程课程,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和激光切割等, 核心是打破技术教育的资源壁垒,让所有的孩子平等接受AI技术,同时培养适应未来教育的核心素养,从小学阶段缩小数字素养鸿沟。”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场景的持续拓展,石首市正以教育创新回应数字时代命题。在孩子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静待其在未来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记者:孙晓旭 通讯员:王子原/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