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今年以来,江陵县马家寨乡锚定“全年全区域禁烧、力争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目标,将秸秆回收与综合利用作为核心抓手,通过构建责任体系、强化保障措施、深化多元利用,在筑牢禁烧防线的同时,推动秸秆“变废为宝”,助力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生态振兴。
筑牢责任宣传双防线,护航回收利用落地
为确保秸秆回收利用工作稳步推进,马家寨乡先从“责任+宣传”两端发力,夯实工作基础。在责任落实上,构建“党政领导抓总、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到户”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禁烧+秸秆综合利用专班及15支巡查督导组,将3个片区、18个村(社区)的5.6万亩水田、2.2万亩旱田全域划网,实现回收利用与禁烧监管“全覆盖”。
在宣传引导上,聚焦“让农户懂回收、愿配合”,线上依托乡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微信群精准推送政策;线下通过发放5000余份告知书、悬挂160余条横幅、出动600车次宣传车、开通“村村响”喇叭及包村干部入户讲解,全方位普及秸秆回收价值与利用途径,从源头打消农户“焚烧省事”的念头,为回收利用凝聚共识。
三措并举抓回收,破解秸秆利用难题
围绕“秸秆怎么收、如何用”,该乡以“全链条管控、多元化利用”为核心,推出三项关键举措,打通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
农机管控打基础:以“低茬收割便于回收”为核心,实行“人盯机、人盯田、人盯人”机制,对全乡94台农机手登记造册并“一对一”包保,组建3个低茬收割专班,开展4次专项培训,签订200余份低茬收割承诺书,从收割环节保障秸秆便于后续回收。
四方协议强兜底:创新签订“乡政府+村社区+县秸秆收储协会+4家回收企业”四方协议,将15个村(社区)划分为3个片区由企业承包,覆盖2.2万亩旱田、5.6万亩水田,明确企业回收责任与农户配合义务,让秸秆回收有“专人管、专人收”。
多元利用促转化:针对水稻、玉米、麦子等主要秸秆类型,采取“粉碎还田+企业回收”双线处置——一方面用机械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提升土壤肥力;另一方面由回收企业将秸秆打包运走加工为饲料,既解决农户“秸秆堆田”难题,又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让农户切实受益。
截至目前,全乡5.6万亩水稻田收割进度达95%,1.2万亩水稻秸秆完成收储(其余粉碎还田);2.2万亩旱田中,1.1万亩玉米秸秆实现回收,秸秆综合利用成效初显。
马家寨乡将持续压实责任、细化回收利用措施,推动秸秆回收与禁烧、“两清行动”常态化,力争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秸秆全利用、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以秸秆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绘就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新图景。
(记者:廖程帆 通讯员:严英子/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