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清晨的阳光洒进荆州经开区鱼农桥街道杨场新城社区,居民张阿姨推窗,笑着招呼:“朱书记,又这么早啊!”杨场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朱章喜停下脚步,微笑回话:“来看看水泵改造后,水压稳不稳!”这温馨的对话,正是朱章喜27年社区工作中最平常的一幕。
“实干”破难题、“巧干”促创新、“恒干”见初心,“三干”书记的称号,便是群众对朱章喜工作方法、人品精神最生动的评价。
实干“急难愁盼”变“满意答卷”
“居民的点滴小事,是我的心头大事。”这是朱章喜挂在嘴边的话。
一个夏日的午后,朱章喜正顶着烈日为社区老人运送物资,迎面碰上的张大爷随口嘟囔了一句:“晚上洗澡的水流细得像根线,不痛快!”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送完物资,朱章喜转身就扎进了解决“用水难”的工作中,她带着社区干部,连续一周在不同时段蹲守水泵房,详细记录水压数据,并把数据手绘成直观的图表。紧接着,她拎着沉甸甸的记录数据资料,跑街道、跑水务、跑住建……历经10余次协调奔波,智能加压改造项目终于落地。
通水当晚,社区微信群瞬间被哗啦啦的流水声和居民的点赞刷屏。张大爷激动地留言:“水流哗哗的,太痛快了!我就随口一说,书记竟真当大事给办了!”
巧干“创新解法”破解“老旧难题”
“治理社区不能光靠腿勤,还得靠脑勤。”朱章喜的“巧干”,为老问题找到新办法,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顶楼漏雨是还迁小区的“顽疾”,杨场新城小区居民深受其害。对此,朱章喜创新推出“居民监督施工”模式,每栋楼推选一名楼栋长,与专业维修队共同勘查、验收,这一招不仅保证施工质量,更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担任监督员的刘阿姨每天拿着小本子紧盯进度:“朱书记让我们自己管,大伙儿特别上心!”雨季前,20多处楼顶全面修葺一新。
面对物业缺失的治理困境,她逐户走访听取意见,组织党员和热心居民成立筹备组,反复沟通协调,最终推动成立街道首个业主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创立“提、议、定、办、评”五步议事法,让不同意见充分碰撞、凝聚共识。
如今,“错时停车+共享车位”车位管理方案出台并实施,这不仅规范了社区的秩序,还带来了年近20万元的收入,收入全部投入到社区维修基金中。居民李师傅感慨道:“现在停车有序、环境整洁,我们说话算话,这才是小区主人的感觉!”
恒干“日常坚守”守护“枝叶关情”
“恒干是初心,更是态度。”朱章喜的坚守,体现在每一个日常的琐碎中。
2024年春节暴雪,凌晨五点,天还未亮,朱章喜就已赶到现场,抄起铁锹,躬身铲出第一条安全通道,棉鞋浸透积雪,她换上胶鞋继续干,居民递来热水,她转身塞到志愿者手中:“大家更辛苦!”连续3天,她带领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不仅清理出全部主干道和楼栋入口,还协调清运积雪80余车,望着居民们踏着干净路面顺利出行,她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笑道:“手冷点没关系,大家出行安全了,我心里就暖和。”
时间回到2020年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面对千头万绪的社区防控,朱章喜创新推出“需求清单工作法”,每日动态收集独居老人用药、婴幼儿奶粉等特殊需求,组织党员志愿者精准对接、送物上门,并自告奋勇地为隔离户运送生活物资,在紧闭的房门外,她隔着门铃大声安慰:“有我们在,别担心!”连续40余天,她的手机成为24小时民生热线,嗓子沙哑时便改用短信沟通,居民们动情地说:“朱书记的脚步声,让我心里踏实。”
“巾帼建功标兵”“为民服务好支书”......虽然朱章喜获得了众多荣誉,但在她心中,最珍贵的褒奖是居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社区那棵茂盛的香樟树下,常能看到她陪着老人闲话家常,与孩子们嬉戏玩耍。她说:“我愿像这棵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社区的土地里,年年岁岁,默默守护这里的千家灯火。”
(记者:陶威/编辑:向倪僮/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