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有补贴吗?”“一部电梯奖补10万元,10个工作日内办结”……
在沙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场以“住宅电梯的监督管理”为主题的“局长·人大代表·选民面对面”活动现场,常规座谈会的形式被打破,局长、人大代表、选民三方围坐,没有发言席,没有身份标签,只有一场场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的对话。
近年来,沙市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局长·人大代表·选民面对面”活动,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轴心,打通“百姓民声”上传与“政府治理”下达的双向通道,有效地将“民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群众可参与、可感知的具体实践。在这里,“面对面”不仅是沟通对话的形式,更是破解民生难题的钥匙——从电梯安全到养犬管理,从老年助餐到小区物业,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彰显着民主的温度与治理的精度。

聚焦民生精准选题定向
“面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微民生”问题,通过人大代表回选区接待选民、调研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从中筛选出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活动候选议题,并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2023年至今,已开展清渠洁岸、防范网络诈骗、住宅电梯监管、防未成年人溺水等16个民生议题的“面对面”活动。
调研为先夯实对话基础
充分的会前调研是“面对面”成效的关键保障。活动前,一般开展不少于半天的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深入社区、深入群众,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在讨论“老旧小区改造后管理”前,代表们深入多个小区走访调研,梳理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业委会作用等20余条具体建议,为活动现场的高质量问答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代表和选民提问“问得准”、局长回应“答得实”。
现场答疑直面问题求解
“面对面”采用“局长—代表—选民”三方围坐、面对面问答的形式,构建了平等、开放、高效的对话场。活动现场,人大代表、选民代表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选民代表直言不讳抛出疑虑,人大代表基于调研追问深层矛盾,部门“一把手”现场答疑释惑、宣介政策、承诺举措。问答过程既有“辣味”十足的尖锐质询,也有充满理解的理性探讨,形成了良性互动。这种形式打破了沟通壁垒,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探寻解决方案。
小处切入深挖痛点症结
“面对面”避免“大而全”,力求“小而深”,从具体事例和痛点入手。在9月18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主题“面对面”活动中,区人大代表张向东结合自己实地走访中发现某小学校园内存在学生间打闹行为,对教育部门提出“校园公共区域内监控有没有实现全覆盖”的问题。教育部门现场联系所在学校,给予人大代表答复,并邀请人大代表后期就此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这种“小切口”的方式使得讨论更加聚焦,问题分析更加透彻,对策建议更加精准,避免了流于形式和空泛议论。
让“对话”不止于“面对”,让“承诺”归于“落实”,“面对面”开展以来,推动成功解决了住宅电梯监管、规范养犬管理、老年助餐点建设、老旧小区物业覆盖等多个民生难题,让人大监督既接地气、通民心,又强效能、促治理,成为连接民生冷暖与国家治理的有效纽带。
(通讯员:汤丽/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