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王家桥镇:把暖心事办进民众心坎里

江汉风报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松滋市王家桥镇始终将民政救助工作作为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核心抓手,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高龄老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以“精准识别、精细服务、精心保障”为工作导向,持续完善救助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救助效能,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为建设和美乡村筑牢坚实的民生防线。

民政救助,是重病家庭的“雪中炭”

独松树村的李阿姨去年身患癌症,儿子刚刚去上大学,住院费、手术费、学费像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就在她躲在角落偷偷抹泪时,民政工作人员拿着民政政策手册找上门:“您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可以申请低保,咱们一起办手续!”

从材料准备到审核通过,民政工作人员全程帮跑,不仅报销了大半医疗费,每月的低保金也让全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要是没有这份救助,我真不知道怎么撑过来。”李阿姨说,是民政救助帮她家扛过了最难的坎。

民政救助,是独居老人的“贴心人”

82岁的张婆婆独自住在高河村,行动不便,连买菜做饭都成了难题。民政工作人员摸排时发现后,为他对接了居家养老服务——每周有志愿者上门帮他打扫卫生、采购物资,每月有医护人员来量血压、做健康检查。

“现在家里有人来,饭有人做,病有人问,党和政府没忘了我这个老太婆。”张婆婆拉着志愿者的手,笑得格外开心。

民政救助,是困境学子的“助梦梯”

高中生小明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家庭收入微薄,眼看要交学费了,奶奶急得睡不着觉。民政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为小明申请了教育救助金,还帮他对接了社会助学项目。

“这笔钱不仅解了学费的燃眉之急,更让我知道,政府和社会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今后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本领,更好地回馈社会。”小王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民政救助工作的感激和支持。

其实,民政救助离我们一点都不远——它可能是邻居家收到的低保金,是村里为残疾人改造的无障碍坡道,是暴雨后帮受灾家庭重建家园的临时补助。它不张扬、不喧哗,却总能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艾浩然/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刘思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