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入秋以来,田野间稻浪翻滚,丰收的喜悦悄然弥漫。然而,农作物收割后遗留的大量秸秆,若被随意焚烧,不仅会让蓝天蒙上“灰纱”,更会释放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治秸秆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松滋市八宝镇迅速行动,全面打响秸秆禁烧专项行动。
“人防+技防”,监管不留死角
8月以来,八宝镇将秸秆禁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召开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专题会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居民组长包户”的联防网格化包保机制,让每一片田块都有“监护人”。
包村干部全员下沉一线,与村“两委”干部组成巡查小队,每日穿梭在道路两旁、连片田块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焚烧苗头。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蓝天卫士”预警系统、无人机等科技力量提升管控效能——无人机巡飞频次显著增加,“蓝天卫士”预警系统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专班立即调度处置,真正实现“巡查无死角、管控无盲区”。
延长“经济链”,秸秆变废为宝
禁烧的关键在于“疏堵结合”。八宝镇在严格管控的同时,着力深化秸秆综合利用,让原本的“废弃物”成为带动增收的“香饽饽”。
在农机作业环节,强化收割留茬高度监管,要求农机手将秸秆留茬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下,为后续秸秆处理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积极联动全镇9家秸秆回收利用主体,围绕“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四大方向,构建秸秆综合利用体系。
据统计,全镇共梳理秸秆田块129288亩,其中可离田利用面积达63210亩;为保障秸秆收储运顺畅,储备了35台半喂入收割机、15台打捆机、225辆三轮车,形成从田间收割、打捆,到运输、加工的完整链条,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实现“布局合理、链条完整”,让秸秆真正“变废为宝”,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筑牢“防火墙”,宣传深入人心
“禁烧”不仅要靠监管,更要靠群众的自觉。八宝镇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宣传,让禁烧政策和秸秆利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在群众心中筑起一道禁烧“防火墙”。
线上,官方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秸秆禁烧政策解读、焚烧危害科普、综合利用案例等内容,让群众随时了解禁烧动态;线下,宣传车穿梭在各村组道路,循环播放禁烧规定。此外,镇村干部主动进组入户,面对面为群众讲解秸秆焚烧的政策规定及危害,详细介绍秸秆收储补贴、还田优势等益处,引导大家转变观念,树立“秸秆不是废物,而是可利用资源”的意识。
从严格巡查的“硬管控”,到综合利用的“软疏导”,再到深入人心的“广宣传”,八宝镇将持续落实和优化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举措,也期待每一位村民都能成为“蓝天守护者”,从拒绝焚烧秸秆做起,从参与秸秆回收做起,共同守护“天空蓝”,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更多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