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手一摸这崭新的不动产权证,眼泪就忍不住了!真没想到,我们这栋‘问题楼’的证,终于办下来了!”近日,在沙市区崇文街道洪垸小区55号楼,居民向永玲捧着红本本,指尖反复摩挲封面,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感慨。和她一样拿到“定心丸”的,还有小区另外17户居民。
提起这本房产证,洪垸小区55号楼的居民们满是心酸。这栋楼最早是洪垸竹村居委会的办公综合楼,后来加建成住宅楼。可自打住进来,“办证难”就成了大家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顶层违规搭建、手续不全,再加上政策变动,十年来,居民们跑断了腿、说破了嘴,房产证却始终“遥不可及”。“每次去部门咨询,问题像一团乱麻,越理越慌。”向永玲想起过去的奔波,忍不住叹气,“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都在想,这房子啥时候才能真正属于我们?”
转机,始于崇文街道“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启动。当街道干部们下沉到小区,听到居民们对房产证的迫切期盼,当即把这件事列为重点攻坚任务。没有“摆架子”讲流程,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思,琢磨出了“三张清单”的法子:先挨家挨户走访,把“规划补证、消防整改、税费衔接”这些堵点,拆成15项具体问题,给每户都建了“专属档案”;再把责任落到人,街道班子成员带头盯进度,还拉上住建、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人“组队干”,每周碰头商量、每月通报进展,不让问题“晾着”;最后给每个环节定了时限,把复杂的办证流程拆成32个小节点,要求“小事当天结,大事不拖周”,逼着进度往前赶。
“最难的就是部门之间协调,有时候一个数据对不上,就得跑好几趟。”崇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玲说。为了打通“壁垒”,街道主动当起“中间人”,开了7次联席会,把各个部门的人聚到一起想办法。干部们更是成了居民的“跑腿员”,往返各个部门的次数加起来有百余次,就为了给大家开辟一条“便民通道”。
测绘数据有误差,立刻联系专业机构重新复核;税费标准搞不清,第一时间找税务部门解读政策;房屋安全鉴定,3天就出结果;测绘报告,2周内完成;遇到历史遗留的“老大难”,就上报市涉房涉地专班,联合资规、消防、住建等部门“一事一议” 找方案。最让居民暖心的是,街道还专门开了“办证专场”,帮大家预审材料、指导线上申报,从头到尾“一站式”服务,把便利送到了家门口。
如今,不仅洪垸小区18户居民圆了“办证梦”,截至目前,崇文街道借着“干部素质提升年”的东风已累计化解积案9件,推17件民生难题“清零”,群众满意度攀升至98.6%。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