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博物馆的文物
只会“沉默”?
湖北荆州出土的
虎座凤鸟悬鼓
直接用2000多年前的声波“炸场”
东周时期
不仅巴人崇虎
虎也是楚人崇拜的重要神灵
虎与龙、凤的组合
常见于楚地文物
在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
最为大家熟知的文物之一
就是虎座凤鸟悬鼓
虎座凤鸟悬鼓的大小
一般与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有关
地位越高
器形越大、越精致
这件虎座凤鸟悬鼓
出土于荆州天星观2号墓
是荆州楚墓出土的同类器物中
器形最大、制作最为精美的一件
全器以两只卧虎为底座
卧虎四肢屈伏、背向而踞
虎背上各站立一只
引吭高歌的鸣凤
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
悬挂一面大鼓
双虎托鼓:老虎趴姿暗藏“减震黑科技”,鼓声再大也不晃;
凤鸟架鼓:凤凰展翅成“天然扩音器”,声音直冲云霄;
悬鼓玄机:牛皮鼓面+丝绵鼓腔,敲出“低音浑厚、高音清亮”的立体音效!网友:“这哪是乐器?这是战国版‘战鼓擂动’!”
整器通高149.5厘米、宽145.7厘米
通体髹黑漆为地
用红、黄、灰等色描绘花纹
立鸟、卧虎
均采用圆雕、透雕、浮雕彩绘等
繁复的工艺
楚国漆器从春秋中期开始
到战国晚期的近400年间
一直没有中断生产
被认为是我国漆器工艺的一个高峰
这个楚式“架子鼓”
不仅髹漆工艺精湛
其中蕴藏的美学理念——
天圆地方
从乐理角度来看
“击其所悬而由其簴鸣”
意即看见演奏悬鼓
就联想到了
其支架所能发出的声音
楚人以凤、虎
为簨[sǔn](梁)、簴[jù](架)
让人们在听到鼓音的同时
也能感受到虎啸的高亢远闻
和凤鸣的清越婉转
从实用角度来说
虎座凤鸟悬鼓
作为打击类乐器
鼓座设计首要考虑的是
承受鸣鼓击打的力量
考虑到细长的鸟足和鸟爪
不足以支撑
则以卧虎为底座
可以让鼓座稳固、平衡
虎座凤鸟悬鼓
是楚国特有之打击乐器
这件鼓历经两千余年
至今仍结构完整
色泽艳丽
是一件不可多得的
楚国漆木器打击乐器瑰宝
楚人对凤鸟情有独钟
作为楚文物的“颜值担当”
虎座鸟架鼓并非“独生”
考古学家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
发掘出土40余件类似器物
它们在花纹、颜色上或有差别
但高大轩昂的凤鸟是不变的主题
楚人的浪漫
始于凤,融于火
在一阵阵鼓声中
久久回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