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健康巷社区:志愿服务“搭桥” 点亮沿江文明祭祀路

江汉风报道:中元节期间,沙市区中山街道健康巷社区锚定“安全、环保、便民”目标,以19个焚烧桶精准布设为基础,以志愿者巡逻劝导为抓手,构建“设施兜底+服务引导+理念重塑”的治理体系,让文明祭祀在沿江堤岸落地生根。

精准布桶筑根基,让“规范祭祀”有处可去

中元节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健康巷社区摒弃“粗放式禁止”,前期通过网格员全路段摸排、居民议事会征集意见,锁定荆江大堤内堤路段(和平小区对面至外滩阳光小区对面)的6处“高频祭祀点”,分批次安装19个专用焚烧桶——桶体采用耐高温、防腐蚀材质,既杜绝明火外泄引发的火灾风险,又防止焚烧残渣掉落污染周边环境。

同时,在每个焚烧点位树立“文明祭祀指引牌”,让居民“想烧能烧、烧得安全”。设施投用后,火灾隐患发生率降低了不少,彻底解决了“祭祀扰民”问题。

志愿巡逻强引导,让“文明祭祀”有人带路

祭祀节点期间,社区组建“文明祭祀志愿服务队”,以“巡逻劝导+宣传推广”双轨并行,推动居民从“随意焚烧”转向“规范祭祀”。

志愿服务队由30余名社区退休居民、党员、青年志愿者组成,分6个巡逻小组,每日10:00-21:00沿沿江内堤分段值守巡逻:遇到携带纸钱香烛的居民,志愿者主动上前引导至就近焚烧桶点位,手把手教居民正确使用焚烧桶,对不愿前往指定点位的居民,耐心讲解传统焚烧的安全与环境危害。祭祀高峰期,志愿者累计引导居民至焚烧桶祭祀300余人次。

长效机制固成果,让“文明祭祀”成为常态

为避免“节点式治理”,社区从“设施维护+理念深化”两方面构建长效机制,让文明祭祀融入日常,通过制定《沿江内堤焚烧桶管理细则》,明确网格员为“点位负责人”,每日巡查焚烧桶完好度与周边环境卫生,确保19个焚烧桶全年可用。

另外,还利用宣传栏、业主群,定期推送焚烧桶使用规范与云祭祀指南,组织开展“文明祭祀分享会”,邀请志愿者、居民代表讲述规范祭祀的故事,让“安全祭祀、绿色祭祀”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巷社区以19个焚烧桶为支点,以志愿者服务为纽带,解决了传统焚烧带来的火灾隐患、江域污染与垃圾清理难题,用“便民设施”守护居民的情感需求,以“志愿引导”传递文明理念。

记者:肖琦 通讯员:黄婧姣/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肖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