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今年上半年,监利法院执行局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决策部署,以信用惩戒与修复并重为突破口,创新“预警+调解+修复”全流程信用治理机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贡献司法智慧。
“感谢法院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这份《信用预警告知书》让我们及时履行了债务,保住了企业信誉。”某被执行企业负责人在收到法院预警后主动履行义务时感慨道,信用预警让企业“纠错有门”。
监利法院在全市首创“信用预警”机制,对拟纳入失信名单的企业,先行送达《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预警告知书》,给予15天宽限期。上半年,2家收到预警的企业均在期限内主动履行,实现“零强制、全履行”的良好效果。同时,创新“红黄绿”三级信用分类监管,对恶意逃债企业从严惩戒给予红色预警,对经营困难企业暂缓公开给予黄色预警,对初犯企业给予1个月修复期的绿色通道。
执前调解提质效,12件涉企纠纷化解在“执行前”。“没想到不用进执行程序,法院就帮我们达成了和解!”某民营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被申请执行,经法院执前调解中心调解,最终与申请人达成延期履行协议。
法院设立“执前调解一站式中心”,通过“督促履行+和解引导+繁简分流”三措并举,推动涉企矛盾前端化解。上半年成功调解涉企案件12件,平均化解周期较传统执行程序缩短60%,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信用修复再升级,277家企业“摘帽”重生。为帮助企业修复信用,法院推出三项便民举措,一是极简修复,企业只需提交申请书、承诺书、履行证明即可申请修复;二是主动屏蔽:对履行完毕企业2个工作日内撤销失信信息;三是证明速递: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当场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今年上半年,法院累计为277家企业屏蔽失信记录,出具修复证明2份,帮助“诚而不幸”的企业重返市场。
“我们既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也要给悔改者重获新生的机会。”监利法院院长表示。通过刚柔并济的信用治理模式,该院正走出一条“惩戒-教育-修复”的良性循环之路,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新动能。
(见习记者:周安一 通讯员:舒文霞/编辑:向倪僮/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