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松滋:“田间博士”,让“常规地”变“科技田”

在荆州市松滋市南海镇剑峰村,张盾半蹲在田埂边,轻抚稻穗,仔细查看叶鞘与谷粒间害虫的踪迹。这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的身影,如同巡诊的稻田医生,用专业与专注守护着家乡的绿色田野。

学成归来哺桑梓

在外求学十三载,归来仍是赤子心。2024年,张盾循着松滋人才引进计划回到故土,将多年深耕的农业科技成果带到田间地头。

张盾(左)

19岁离家求学,每次回乡都让他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这份变化最终激发了他反哺家乡的决心。完成学业后,他毅然加入松滋市2024年首轮人才引进计划,成为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植保植检股的一名工作人员,开启了助力家乡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

驻点农家解难题

驻点杨林市镇向丰岭村期间,张盾的足迹遍布55户农家,组织6场现场会为群众解决难题。面对村民反映的秸秆处理难题,他联合“两委”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既解决农民忧心难题,又增加田间收入

这段经历,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两爱理念深植他的心中。

技术赋能高产

结束驻点工作后,张盾迅速投身特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3项生物防治技术。其中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成效显著,不仅提升稻谷品质,更大幅减轻农田污染,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科研领域,他主持的《小麦赤霉病可持续高效防控毒素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试验方案》筛选出适宜的施药时期与药剂,实现小麦安全生产与农药减量增效的双重目标。两种生物药剂的抗病增产试验更取得突破性进展,小麦抗病能力提升65%以上,综合增产30%以上,成功构建起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

目前,项目试点区病虫防治效果提升35%,防治周期缩短1.5天。

张盾还参与了柑橘黄龙病及木虱的系统防控课题研究,助力构建全域监测预警体系,完成的5篇专题报告为松滋农业技术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谈及未来规划,张盾表示将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探索数字化监测工具与智能化防控技术,优化工作模式。他计划每年推广2-3项新技术,聚焦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为松滋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持续技术支撑。

夕阳西下,张盾还在田间记录着数据。在他身后,连片的稻田泛着新绿。“实验室里的成果再好,只有写在故乡的土地上,才算真正的风景。”

通讯员:邓乐/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