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荆州的一家车间里,湖北石华纺织有限公司的几条生产线还在如常运转,另一块区域却已搭起围挡,这里即将进行智能化改造。企业的生产负责人拿着改造方案反复核算,脸上带着愁容--方案里涉及的智能控制系统升级,需要500万元流动资金,而公司的钱都压在原材料和现有生产线上,一时很难周转。
石华纺织做纺织这行十几年了,手里握着13项授权专利,既是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年能从普通纺织厂慢慢发展起来,靠的就是不断搞技术改进。但这次改造规模比以往都大,引进的新设备对资金要求高,负责人连着几天都在想办法,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路子。
这天,市、区科技部门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知识价值信用贷。“这种贷款不用抵押,主要看企业的专利、研发这些‘软实力’。” 工作人员解释道。当前推出这项政策,就是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没多少实物抵押,贷款不好办”的问题,让企业的知识产权、研发投入这些也能当成信用依据。
让企业没想到的是,事情推进得很顺利。市、区科技部门很快联系了交通银行荆州分行,一起组成团队到企业了解具体情况,又通过“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调取了公司的信用评级结果。从第一次对接、收集资料到贷款批下来,前后只用了5个工作日,500万元就到了公司账户。到账那天,企业负责人正在围挡区盯着工人安装新设备。“真是帮了大忙,正好赶上设备调试的关键时候。”他说,有了这笔钱,改造没耽误工期,还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完成。现在再去石华纺织的车间,能看到智能化改造后的新景象: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抓取纱锭,智能传感器随时监测着生产数据,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各项参数实时更新,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这笔 5 个工作日到账的贷款,不仅帮石华纺织解决了难题,也体现了荆州市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上的努力。通过这样的政策创新,让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科创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添动力,也为地方产业升级打下了好基础。
(记者:赵叶秋 通讯员:张丹丹/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