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松滋市苦竹寺村:“闲资源”变“活资产” 增收“活水”润家园

日前,省委组织部选树了一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好支部”和担当作为(为民服务)“好支书”。其中,荆州市入选的有7个乡村振兴“好支部”、7名担当作为“好支书”、3个基层治理“好支部”、3名为民服务“好支书”。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市上下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荆州发布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好支部”在强基固本、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的先进经验,讲述“好支书”担当作为、领航致富、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

“以前,地里活干不动,手里也没钱,就坐门口发呆,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53岁的松滋市街河市镇苦竹寺村村民李明芳说。因为跛脚,打工遭拒是家常便饭,她一闲就是十几年。

如今,李明芳却能自信地走向村头的松滋市雅美服装厂,做一些剪线、包装的轻巧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这条8分钟的上班路,成了李明芳人生的新起点。

2018年,苦竹寺村将闲置空地建成厂房,引入松滋市雅美服装厂,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3万元,还为附近村民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吸纳3名困难就业人员。

“我们通过深挖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价值,让‘闲资源’变成‘活资产’,不仅让村集体‘挺直了腰杆’,也让村民的腰包跟着鼓了起来。”苦竹寺村党总支书记秦炎表示。

村子的另一头,由闲置仓库改造而成的松滋市阿毛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民毛家元有了“双重身份”:他既是合作社的员工,又是将自家4.2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的“股东”。

“土地流转费稳稳到手,在合作社务工又添一份收入,比以前自己单干强多了。关键是旱涝保收,还不用操心卖粮。”毛家元脸上满是幸福与满足。像他这样既拿租金又领薪金的村民,在阿毛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5人。

图片

果蔬种植基地

近年来,苦竹寺村“两委”带领党员逐户核查、逐笔梳理,理清集体“三资”台账,并对闲置机动地等“沉睡资源”登记造册。为保障闲置机动地得到规范管理和合理利用,党员们主动当起“宣传员”,通过精心策划、修缮改造、对外招引和土地集约流转,共盘活4处闲置资产、招引7家市场经营主体。通过收取租金、流转服务费和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

这笔“活水钱”,成为村里改善民生、反哺村民的坚实底气。正是有了这份“底气”和“人气”,村党总支为民办事的脚步才更加坚定有力。

图片

村民议事会

去年初,村“两委”将户组会开到了院坝里,面对面倾听乡亲们最盼什么、最愁什么。

家长里短、生产难题、生活不便……一条条建议被认真记录下来。

梳理之后,“装路灯”这个诉求,从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村民口中反复提起。夜间出行安全,成了横在大家心头共同的急难愁盼。

“是装普通路灯还是太阳能灯?”

“装在哪里效果最好?”

……

每一个问题都摊开来讲、充分讨论。汇集民意后,一个融合了上级补助、村级自筹和农户自愿参与的“三合一”筹资方案落地。

短短几天,超过90%的农户共192户家庭主动伸出援手,累计筹款37300元,投入3、4、5、6组的路灯亮化工程。此外,上级的补助和村集体的资金也迅速到位。

截至目前,苦竹寺村累计安装212盏太阳能路灯。下夜班的女工脚步更轻快了,孩童的嬉戏声在灯影里也格外悦耳。

集体增收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家园的建设——

设施完善的苦竹小区、苦竹新区相继建成,可容纳200户居民入住,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让“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成为现实;

5336平方米的高标准文体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健身、举办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图片

苦竹寺村开展关爱老年群体活动

村庄西头,设施齐全的村卫生室则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让“小病不出村,就医更便捷”成为日常……

图片

见习记者:彭润杰/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