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首款!上岗

在荆州市中心医院(下文简称“荆医”)取药窗口,李女士(化姓)发现药品清单上多了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好奇扫码后,手机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位专业、清晰的药师形象,用语音详细讲解着手中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图片

这位随时待命、永不疲倦的“药师”,正是荆医在全市率先上线的AI数智人药师。

在科技浪潮重塑健康的今天,昔日药房窗口排起的长龙、用药时的种种困惑,正被流畅的智能化流程和永不打烊的“数智药师”悄然化解。荆医在智慧药学服务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也为行业由信息化、自动化向智慧化迈进,提供了新的示范。

图片

AI药师24小时“坐诊”

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难以看清?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担心有冲突?用药时间记不住……针对这些困扰市民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用药难题,荆医近日推出“AI数智人药师”服务。依托医院微信服务号平台,为市民提供24小时在线的智能化药学咨询,让安全用药更便捷、更精准

图片

“回家扫了码,AI药师立刻就用语音,将用法、用量、饭前饭后吃、可能出现的反应都说得清清楚楚。”李女士说,“太方便了,像请了个贴身药师!”

市民只需在医院开具的用药清单上扫描二维码,或直接进入医院微信服务号挂号系统,就可以找到这位“AI药师”。

图片

她的关怀细致入微——

让药盒“开口说话”:用户可以直接对准药品包装盒拍照识别,也可以扫描药品条形码,或直接输入药品名称进行搜索。识别或选择药品后,系统将清晰展示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关键信息,并提供文字说明书查询服务。

老年人的贴心“助手”:系统支持语音播报功能,并设有专门的“长辈模式”,在此模式下字体放大、语速减慢,且支持文字和语音输入指令,极大方便了视力不佳或操作不便的老年群体。

服药种类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需特别关注。“AI数智人药师”在主界面就可看到“相互作用”,对两个及以上药品相互作用严重程度进行提醒,并进行简单解释,让非医药专业人士一眼看懂,还会对患者给出用药建议。

据荆医药学部主任杨远荣介绍,AI数智人药师具备强大的药品信息储备功能。目前,已收录10万余种药品,包括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抗感染药等14类,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增加药品种类。

图片

AI指导用药,如何保障安全?

据悉,“AI数智人药师”数据库由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由三甲医院主管及以上职称的药师参与用药指导数据库的共建。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医疗机构,汇集多家医院众多医生药师的力量,经过严格双重审核和医疗级数据加密,确保了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当然,智慧亦有边界。杨远荣提醒市民,AI数智人药师服务程序,不能完全代替专业医师的临床诊断与用药决策。生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个体化用药需求要谨遵医嘱,也可到医院药学门诊寻求专业指导。

人工智能赋能药品全流程管理

这天下午,居民陈先生(化姓)陪着70岁的母亲到荆医定期复诊,医生给老人开了一些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药物。几分钟后,陈先生在药房取到了药。

一份药品从医生开出处方起,到发放到患者手上,短短几分钟里会发生什么?答案就在荆医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的“智慧药学信息系统”里。

“用药无小事,审方需先行。”荆医在处方开具第一关口便部署智能审方系统。如同敏锐的电子哨兵,依托海量药品说明书、权威指南及院内规则组成的知识库,对处方合理性进行毫秒级扫描,让配伍禁忌与剂量疏漏无处遁形。

AI初筛 + 药师复核的“双保险”,大幅提升审方效率与精准度,显著降低人为疏漏,为处方合格率与患者安全持续加码。

患者拿着处方来到门诊药房,透过取药窗口,科技感扑面而来——

图片

灵巧的机械臂化身不知疲倦的抓药能手,准确识别药品后快速完成配取;药品经传输通道滑至窗口;日处理处方6000张以上,配药时间从3-5分钟加速至8-12秒,全程 “零差错”。

这是荆医的“智慧药房“系统。从药师手持处方在药品架间穿梭配药,到全智能操作。不仅显著减少了人为误差,提升了药品调剂的精确度,更大大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智慧药房”还实现了药品智能化立体存储,通过识别药盒上的条形码,自动识别归类,确保药品“先进先出”,使药品流转更为精准。

图片

“从‘人等药’变‘药等人’,节省的是患者时间,也为药师腾出了更多精力去专注于处方审核与用药指导,助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杨远荣表示。

临床药师手持“智能工作站”(移动查房系统),实现了住院患者床旁药学服务;临床用药知识库,方便医疗人员“一键”快速查询,成为可靠辅助工具;信息共享平台以患者为核心,串起医师与药师协同网络;报表系统,强化数据利用,让药事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荆医智慧药学系统的探索

是数智技术应用于

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个坚实脚印

在冰凉药粒间点亮了科技的温度

汇聚成了看得见

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记者:匡奕君、宗璇 特约记者:夏自宇 通讯员:鲁萌、胡艺之/编辑:向倪僮/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匡奕君、宗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