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松滋:10年生态种养,虾稻产业孕育“百万村”

江汉风报道:走进松滋市纸厂河镇桂花树村,8825亩连片稻虾田如绿色画卷,水稻长势正旺。今年的小龙虾生产接近尾声,全村产量约1500吨,产值达3000万元,再次实现丰收。

图片

“望天收”到“双丰收”,从低产田变“聚宝盆”。桂花树村通过“稻虾连作”实现华丽转身,孕育出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

图片

稻虾连作破困局

桂花树村地处王家大湖中心地带,最低海拔33.4米,素有“松滋锅底”之称。因地势低洼,内涝频发,传统水稻种植效益微薄,不少农田撂荒。全村574户2263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5万元。


村民们守着土地却难觅致富之路,如何破局?


2015年,纸厂河镇组织桂花树村“两委”赴湖北潜江学习考察,当地“稻虾连作”模式令他们茅塞顿开。该模式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养虾,小龙虾排泄物为水稻提供有机肥,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闭环,单亩收益是传统种植的3倍。

图片

结合本地地势平坦、水域广阔等优势,该村确立了全域推进稻虾生态种养的产业方向。


方向已定,如何落笔?村“两委”梳理了全村9626亩耕地的土壤条件、水源分布,划定适合稻虾连作的核心区域,并邀请水产专家测算收益,向村民展示效益前景。与水产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形成“流转——种养——销售”初步闭环。


“我们深入村组召开户主会,逐户算清‘收入账’‘劳力账’,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桂花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方介绍。

图片

四组村民邓连云,之前在村里主要以售卖农业生产资料为主,家庭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2016年,邓连云流转了近180亩土地发展稻虾产业,当年家庭收入在20万元左右,翻了一番。


邓连云的“致富经”是该村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2016年,该村发展稻虾种养面积2400亩,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由此更加确定了以稻虾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


经过10年培育,该村稻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全村小龙虾总产量约1400吨,稻谷产量约5200吨,综合产值达3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

图片

龙头引领扩规模

在松滋市小南海绿晟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千亩虾稻种植基地,稻浪与水面涟漪相映成趣。


产业兴旺,关键在龙头合作社带动。作为首批落户村里的新型经营主体,绿晟水产养殖合作社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1400亩,规模居全村之首,年带动就业近400人。


“自合作社落户以来,通过培养技术人才、拓宽市场渠道,已孵化8家新型经营主体和10余家稻虾种养大户,带动稻虾种养面积近3000亩。”绿晟水产养殖合作社经理刘均峰介绍。

图片

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生产条件也同步优化。桂花树村动员村民拆除老旧房屋8栋,整合零散地块,实施“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改造。该村先后投入1200万元硬化村组公路,铺设15公里碎石生产道,开挖排水沟渠,配套变压器12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进田”。


“以前运虾和物资全靠三轮车,现在货车直达田边,效率翻倍。”刘钧峰感慨,设施改善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吸引外地客商上门收购,从捕捞到上市的时间大幅缩短,有效保障了小龙虾的品质和新鲜度。

图片

与此同时,村集体还全程护航农资采购、技术指导、成虾销售等关键环节,确保产业效益最大化。每年邀请院校水产专家开展2-3次养殖技术培训,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养殖标准化、科学化。


为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该村推行“龙头合作社+”孵化模式,以绿晟水产养殖合作社为产业孵化基地,统一开展技术培训、采购虾苗和收购成虾等,实现稻虾产业规模裂变。


10年间,全村实现从“涝渍洼地”到“产业高地”的蜕变。最初发展稻虾连作综合种养的大型水产专业合作社6家,到如今已有12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2014年仅5万元,2017年突破50万元,到2024年已达110万元。

图片

产链布局绘蓝图

眼下,在桂花树村村口,占地10亩、计划投资近380万元的小龙虾仓储交易中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补齐当地稻虾产业链短板,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贯通。


“我们计划三年内建成集收购、分拣、包装、冷冻仓储和电商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全力打造湘鄂边小龙虾集散中心,让优质小龙虾通过‘云端直达全国市场。通过规模化运营、产业升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长效增收筑牢根基。”纸厂河镇党委书记吴云表示。

图片

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对产业体系的精细化布局。小龙虾仓储交易中心集中采购虾苗、饲料等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为签约合作社及农户提供专业分拣、市场信息指导、价格波动期冷链仓储等配套服务;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产品品种等关键信息,动态调整生产方案和日捕捞量,建立“以产促销、以销带产、产销联动”的供应链体系。


在此基础上,桂花树村将以仓储交易中心为产业发展新高地,创新推行“小龙虾经销商+村集体经济、农户就业、稻虾产业合作社+200余户农户”的“1+3+X”服务体系,实现村集体经济、农户与农机合作社三方增收。


稻浪翻涌映天光,虾肥人欢话丰年。千亩沃野焕发蓬勃生机,既是生态循环的鲜活典范,又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稻虾共生”的故事,仍在续写。

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