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打赢灌区改造攻坚战! 百万良田告别看天吃饭

江汉风报道:公安县灌区改造工程2023年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今年,该项目零受灾战绩圆满通过首个梅雨季"大考"——投资13.77亿元的系统工程覆盖14个乡镇,164.3万亩农田在今夏轮强降雨中安然无恙。

日前,记者在公安县新建成的三孔闸泵站看到,工作人员轻点按钮,多台机组可自主调节流量,守护崇湖流域斗湖堤、麻豪口、闸口、崇湖渔场等“三镇一场”11万亩农田安全。 据介绍,原来没有修建三孔闸泵站,当总排渠水位上涨时,闸外水位高于内水位,崇湖水无法自排,便会溢出淹没周边农田,此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调集多台潜水泵将崇湖的水抽排到总排渠,每年至少要花费30万元。而今年三孔闸泵站建成后,已运行五次,有效地解决了12个村11万亩农田的积水问题。

公安县灌区服务中心副主任万千说:“我们吃住在工地,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雨天会商最佳方案,晴天抢时间施工,因为不在汛期之前建好,影响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影响到防洪排涝的问题。

三孔闸泵站的建设是公安县与时间赛跑,加快2023年增发国债水利项目灌区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公安县,拥有52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曾因水利设施老化濒临“水困”。公安县灌区建设始于1954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全县4200座排灌站70%超期服役,448条主干渠淤积率超40%,冬季虎渡河断流期延长至4个月,“田间水”不畅愈演愈烈。 2023年,国务院增发1万亿国债支持灾后重建,公安县迅速成立专项组,将谋划多年的灌区改造工程纳入申报。项目概算13.77亿元,覆盖5个灌区、14个乡镇,加固9座灌溉涵闸、整治96条骨干沟渠、新建或改造1347处渠系设施。该县3000多名建设者昼夜奋战,把24个月主体建设工期压缩到了180天。2024年12月底,主体工程按预期顺利完工。今年以来,配套工程建设提质提速,梅雨季节到来前,全县“灌区改造”主体工程全面投入使用。

记者在公安县夹竹园镇直台河渠看到,河渠进行了硬化,渠边进行了清理,渠水清澈见底。据了解,直台河渠于1958年开挖,多年来,修修补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整治。

夹竹园镇三忠桥村村主任李世春介绍:“直台河渠改造前,直台河渠杂草丛生,到处是白色垃圾,无法清理,农田排灌困难。

据了解,在这次灌区改造中,夹竹园镇境内共衬砌硬化渠道13公里,翻建涵闸四座,受益面积2万多亩。

公安县夹竹园镇农办工作人员段文杰介绍:“提高了抗灾能力,以前要排10天现在只用排3天,在排水蓄水方面都大大提升,可以说是从靠天吃饭变成了稳定生产,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公安县闸口镇因水而兴,主要产业以虾稻连作为主,而台河渠是连接该镇三个村的大动脉,该镇干部群众多年来一直期盼渠道能得到彻底整治。

公安县闸口镇双潭村支部书记洪秀柱介绍:“台河渠整治,得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很兴奋,都认为这是百年大计,这是民生福祉。

公安县闸口镇党委副书记 崔连进表示:“沟渠疏通以后,直接影响到我们老百姓的增收致富。

在长江岸边的黄水套泵站,冬季因河沙淤积严重,老设备已无法满足冬季农业生产需求。施工方采用“钢管桩基础+悬挑结构”技术,将进水口延伸至江心,取水深度提升3.14米,彻底解决冬季河沙淤积难题。

公安县麻豪口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文唯介绍:“现在通过管桩方式加上悬挑泵,将泵延伸到江心方式,冬季这边14万亩农田的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从“头痛医头”到“系统重构”,从“靠天吃饭”到“水畅田丰”,公安县通过灌区改造,不仅疏通了164.3万亩农田的“水动脉”,更连通了35万群众的“民心”。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经过一个汛期检验,验收合格后,将移交给地方。

记者:唐万全、石锦旗、杨艺 特约记者:夏峻 王文初 通讯员:王智慧/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唐万全、石锦旗、杨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