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在未成年人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双重背景下,江陵县以创新实践回应未成年人保护这一重大民生课题。今年暑期,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实践在江陵县资市镇掀起热潮。7月中旬,江陵县文明办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伴青春”志愿服务队以“理论+案例+情景”三维模式,为当地青少年量身定制法治教育“暑期套餐”,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游园会等创新形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为乡村孩子撑起法治“保护伞”。
沉浸式普法让法律“触手可及”
“现在开庭!”随着“审判长”稚嫩却庄重的宣告,一场特殊的校园欺凌案件模拟庭审在资市镇初级中学展开。华师学子指导孩子们穿上法袍、手持法槌,完整还原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体验。“原来法律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保护我们的铠甲!”参与学生感慨道。
趣味互动填补乡村普法“最后一公里”
“法律知识大转盘”前笑声阵阵,“宪法条款拼图赛”中争分夺秒……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8类普法游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核心条款融入闯关环节。数据显示,活动后学生法律知识知晓率提升76%,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这种‘玩中学’的模式,真正打通了普法“最后一公里”。通过这种法治游园会的形式,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青春力量与乡村文明的“双向奔赴”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含泪朗诵《我的法治梦》,志愿者以原创歌曲《青春与法同行》回应。两周里,大学生们不仅用专业能力服务基层,更在田野课堂中淬炼担当。“从‘学法者’到‘普法者’,我们见证了法治精神与青春价值的同频共振。”服务队队长动情表示。据悉,该校已与资市中学建立长期结对机制,将持续为乡村法治教育注入高校智慧。
法槌声声,叩响法治强音;笑语阵阵,绽放成长风采。当模拟法庭的法槌声与游园会的欢笑声交织,当大学生的手与乡村孩子的手紧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法治意识的萌芽,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江陵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以"七彩假期"项目作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生动诠释了省文明办“七彩假期”项目的深刻内涵。这种“高校+基层”的联动实践,为乡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为培养新时代法治公民提供可复制的“青春方案”和澎湃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