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8日电 (宋从峰)江汉平原腹地,一场从“产量优势”向“品牌优势”的农业变革正在监利广袤田野上生根发芽。
在监利市毛市镇水稻田里,遵忆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立斌站在田埂上,望着2000多亩优质稻基地满怀信心。作为“江汉大米”核心基地之一,合作社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绿色化、标准化作业。这些场景背后,是监利扛起“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旗帜的战略行动。
“全省每生产15碗米饭,就有1碗产自监利。”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兵的话语铿锵有力。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2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120万吨的监利,正从“全国水稻第一县”向“品牌强县”跨越。
鱼米之乡的天然基因
“地富鱼稻”是监利得名的由来。公元222年,东吴孙权在此设立关卡,“以监收鱼稻之利”而名监利。这片土地的水稻种植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柳关和福田遗址中发现的谷壳与稻草灰烬见证着悠久的稻作文明。
监利地处北纬30度黄金地带,坐拥长江、东荆河、四湖总干渠三大水系,形成天然的水稻生长乐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年均1861.7小时的充足日照和1278毫米丰沛降水,全年无霜期长达259天。
监利耕地中,78.13%为肥沃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达3.4%,全氮量0.2%。长江监利段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螺山干渠、四湖总干渠等主要灌溉水源同样保持优质水质。
“监利生产的优质大米属籼型,米粒细长,千粒重约23.0g,透明或半透明,腹白极小。”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如此描述监利产出的大米的独特外观。其内在品质同样卓越:蛋白质≤7.0%,氨基酸≥6.5%,米饭泡松柔软,粘而不腻,清香可口。
“八个三”工程的品牌之路
2023年12月,湖北·监利“江汉大米”品鉴会暨品牌发布会现场,20家企业签订了18亿元的意向购销协议,9家企业代表共同签署《“江汉大米”品牌合作协议》。这场盛会标志着监利扛起“江汉大米”品牌建设进入系统化实施阶段。
监利创新推出“八个三”工程,为品牌创建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建立三类基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主体自营核心基地、种植大户网格合作基地。2024年已建成核心基地5万亩,带动优质稻种植40万亩,目标2025年扩展至8万亩核心基地和60万亩合作基地。
认定三类对象:重点培育头部米业企业、水稻种植头部合作社和优质稻种植大户。2024年已认定10家头部企业、6家合作社和12000户种植大户。
推广三种模式:重点发展虾稻、油稻和再生稻模式,构建生态种植系统。在红城乡,连片稻田中分布着太阳能杀虫灯、害虫诱捕器等装置,田埂上花草摇曳,通过“以虫杀虫、以草治虫”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打造三档产品:落实“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共品牌+监利地理标志+企业标志”多品牌战略,推出高、中、普通三档“江汉大米”系列产品。
监利市政府整合资金3000万元支持“八个三”工程,对种植、收购、营销三个环节实行精准奖补。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在黄歇口镇兴华智慧农场,科技让水稻生产拥有精准数据支撑。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轻点屏幕,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实时显示土壤墒情、长势监测、虫害识别等数据。
“通过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实现了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毕利霞介绍,智慧平台覆盖该合作社2000多亩“江汉大米”稻田,以智能化精准作业实现生产标准化。
2024年,监利与中化农业合作建成优质稻米品控溯源体系,确保全产业链可追溯、产品质量可信赖。与武汉大学合作,建设“江汉大米”智慧稻作示范区,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实现种植环节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3.6万千瓦,水稻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0%,育秧实现工厂化,施肥打药实现无人机化。
“一台乘坐式插秧机一天能完成60亩稻田插秧,是人工的60倍。”杨永智的合作社种植了4000多亩优质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南方米香飘全国
2024年11月26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江汉米香鄂粤共享”产销对接推介会上,喜来香、荣盛米业、鸿鑫米业、监利名宇米业等20家企业签订意向购销协议,金额达28亿元。这是江汉大米南下拓展市场的关键一步。
“江汉大米”品牌地图已点亮国内13个城市。通过交易会、推介会等平台,监利线上线下发力拓展市场。在全国第二届链博会、大湾区等地举办的专场推介会上,现场签订购销协议总金额达30.5亿元。
目前,江汉大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等南方省市,远至云贵川地区,年销售50万吨以上。在价格方面,销售均价达10元/公斤,最高品质大米可达80元/公斤。
恒泰“晚香米”、尚禾“丑粮”、“内荆河”再生稻米等品牌已形成市场知名度,名宇“稼家禾”荣登“荆楚好粮油”榜单。恒泰米业更成功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从江汉平原走向全国餐桌
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昌好表示:“目前,监利扛起‘江汉大米’品牌创建大旗,打造核心产区,推动粮食大县向品牌强县迈进。”
2025年,监利计划将优质稻核心基地增至8万亩,辐射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60万亩。同时,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培育库将充实至30家,网络优质稻种植大户至20000家。
与中化公司、湖北省农发集团合作建设粮油产业园、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探索建设优质稻全程溯源体系。与省农发、湖北江汉大米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江汉大米展示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今年7月中下旬可以投入使用。
“我们将把监利生产基地打造成‘江汉大米’的主产区,把监利大米加工企业打造成‘江汉大米’的主力军,把‘监利生产的大米’打造成‘江汉大米’的主板块。”施昌好描绘了监利扛起江汉大米的品牌愿景。
监利市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太阳能杀虫灯静静伫立,田埂上的花草随风摇曳。通过生物和物理手段进行的绿色防控,让这片土地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30%以上。
不远处的智慧农场监控室内,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数据。北斗导航的农机在田间精准作业,收获的大米包装上印着可追溯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从广州签约回来的企业代表们已开始打包发货,一袋袋印着“江汉大米”标识的大米正被装上货车,运往南方各地。监利这座千年稻乡,正将“湖北粮仓”变为“中国厨房”。(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