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托管班里来了个非洲小伙

江汉风报道:夏日的阳光洒满荆州市沙市区凤台社区的小广场,这里此刻成了欢乐的海洋。“注意摆臂!脚步跟上节奏!”随着一声声中气十足的口令,一群孩子神情专注,踩着轻快的拍子练习折返跑。队伍前方那个矫健的身影,正是孩子们簇拥着的偶像——来自非洲喀麦隆的“小董哥哥”董其琛。

“一、二、三,木头人!”哨声与童真的欢笑相融。小董哥哥手中的彩旗杆刚有松开之势,孩子们的目光便如雷达般锁定目标。杆落瞬间,小小身影如敏捷的小鹰般扑出!抢到“战利品”的孩子兴奋地挥舞彩旗,清脆的欢呼声在小广场上空激荡,笑声如波浪般层层迭起。“小董哥哥的课太好玩了!再来一次吧!”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地将他团团围住。

这位被孩子们亲昵呼唤的“小董哥哥”,本名董其琛,今年26岁,来自非洲喀麦隆,是长江大学农学院研二留学生。在荆州求学、生活已8年的他,早已褪去了“外国学生”的标签,成为这座古城一张亲切而鲜活的名片。

在荆州这片土地上,善意与尊重回响于他生命中的每一条河流。“荆州是一座既友好又热情的城市!”董其琛的感激发自肺腑。这份感受,不仅来自课堂内外老师同学的关怀——得知他醉心农业,便积极牵线搭桥,推荐实践机会;也源于他深入周边乡镇,俯身麦田,亲手触摸中国农业跳动脉搏的实践经历。他用镜头记录生活,在视频号“小董哥哥pavel”里,那些街头趣味英语交流的片段,展现着跨越山海的青春活力与文化交流的魅力。

对孩子们天然的喜爱,让他走进凤台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化身“明星教练”。他不仅示范动作,更耐心纠正细节;休息时,不忘分享实用的“运动后科学补水”小贴士。在孩子们眼中,这位“黑皮肤、白牙齿”的大哥哥带来的,不仅是运动的快乐,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交融体验。“在他身上,我们感觉就像一家人。”社区工作人员陈丽君这样评价。

这堂活力四射的体育课,正是沙市区精心打造的暑期爱心托管班的一个生动缩影。为切实缓解辖区双职工家庭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沙市区依托社区资源,持续打造家门口的“爱心托管班”。今年,全区在41个点位同步开班,已招募大学生志愿者271名,为1800多户家庭提供集安全看护与素质拓展于一体的服务。托管班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融合课业辅导、科普实践、非遗传承、文体活动等丰富内容,致力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

阳光下,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星光,社区广场上回荡着温暖的笑声。这位来自喀麦隆的年轻人“小董哥哥”,正用他的热情与行动,在荆州这片友爱的土地上,书写着跨越山海的温情故事。这欢声笑语织就的纽带,正是沙市区爱心托管班最生动的注脚。

记者:肖琦 通讯员:姜李一/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肖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