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荆楚丨荆江壮歌)
江汉风报道:长江奔腾不息,碧波壮阔浩荡。她从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出发,沿北纬30°线蜿蜒逶迤,直泻千里。流经荆州时,留下“九曲回肠”的美丽注脚。水,给了这座城市千年的繁荣律动,却也带给它难以承受的生存之痛。
荆江大堤(来源:荆州日报)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一部荆州发展史,就是一部荆州儿女与水的抗争史。今天,我们将通过书信,重温荆州儿女与水抗争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守护家园的坚定信念。
读信人:长江大学学生蔡坤鹏
为了争取更快的胜利,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地加强先进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更充沛的劳动热情,更高的爱国主义的突击精神,更顽强的战斗意志,来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与时间竞赛,与长江洪峰竞赛,与全国各个战线上的胜利者竞赛,与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们竞赛。
解信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萌
这封信是1952年5月,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荆江分洪工程委员会主任李先念,给荆江分洪工程全体同志的慰问信。新中国成立后,为缓解长江水患,国家决定兴建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4月5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防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10万名解放军和20万人的技术工人、农民,投入到荆江南岸的工地上。
荆江分洪工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来源:人民网)
荆江分洪工程动工后,为了抢在当年汛期前完成这一宏伟工程,30万名建设者争分夺秒,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工程建设的热潮中。1952年4月29日,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发出了《关于完成红五月爱国劳动竞赛总任务》的通知。随后,李先念发来这封慰问信,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为争取全部工程的彻底胜利而奋斗。参加分洪工程的全体人员,积极响应总指挥部号召,深入广泛地开展劳动竞赛,迅速掀起了施工建设的高潮,涌现出了以辛志英为代表的众多劳动模范。
辛志英(来源:荆州日报)
1952年4月,19岁的辛志英得知荆江分洪工程开工,便跟着松滋米积台100多个民工,挑着行李和口粮,走了100多里路,赶到了工程南端的公安黄山头工地。辛志英和乡亲们的任务,就是把从黄山头山上炸出来的石头一一敲碎,然后运到南闸,浇灌混凝土修筑堤坝。当时,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碎石、砸石都要依靠人工完成。辛志英反复研究石头的质地、纹理,创造出“鹞子翻身碎石法”:将多角形的大石块尖角朝下,平面朝上,形如鹞子,再运锤猛锤。她还和大家用废草袋、麻袋编成“稳石箍”,箍住石块,再发力下锤,劳动效率提高了近7倍,辛志英也创下碎石最高纪录,被誉为“荆江铁女”。
辛志英在工地上介绍碎石经验(来源:荆州发布)
与此同时,在不同环节的劳动竞赛中,混凝土工程工效、土方工效、运输速度、安装工效也都有大幅提高。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得知荆江分洪工程的进展后,十分欣慰,为参加工程建设的全体同志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毛泽东为荆江分洪工程题词(来源:中央档案馆)
30万劳动大军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1952年6月20日,荆江分洪工程完工,30万名建设者仅用了75天,创造了这个震惊中外的奇迹。
荆江分洪工程建设者庆贺提前完成任务(来源:中央档案馆)
1954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紧要关头,中央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3次开闸泄洪,确保了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几十年来,荆江分洪工程始终守护着荆江大堤的安全。1998年,长江流域再次发生特大洪灾,关键时刻,荆江分洪工程做好了再次启用的准备。
荆江分洪工程北闸(来源:荆州发布)
这年的长江,汛期来得早、洪水来得猛、洪峰水位高、防洪战线长,8次洪峰首尾相连,2000公里的长江干支民堤经受超大洪水的严峻考验,广大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8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塔山守备英雄团”抵达长江抗洪前线,当时年仅20岁的李向群便是其中一员。
李向群牺牲前的抗洪影像(来源:央视网)
由于水性好,李向群加入了抗洪抢险突击队,每次堵管涌,他总是第一个抱着沙包往下跳。鉴于李向群的出色表现,党组织将他列为入党发展对象。8月13日,李向群递交了入党志愿书。
李向群的入党志愿书(来源:央视网)
8月14日,李向群和其他9名战友火线入党,当晚,他郑重在救生衣上写下4个大字:全力以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份入党志愿书和救生衣上的字,竟成了李向群的绝笔。8月16日,沙市观音矶达到历史最高水位45.22米。当第6次洪峰向着荆州滚滚而来时,李向群扛着装满土石的麻袋与战友们围大坝、堵管涌,由于连续疲劳作战,李向群的体力严重透支,多次晕倒在大堤上,指导员再三要求他以身体为重,不许他再上大堤,但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他又不顾阻拦地奔向大堤。8月21日,扛着沙袋的李向群重重地摔倒在大堤上,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然而第二天,这位军龄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战士,永远闭上了眼睛。
下发到全军连级以上单位的李向群英模画像(来源:中国军网)
面对汹涌而来的洪峰,数十万解放军战士发出了震撼天地的誓言,上百万抗洪军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用自己的血肉之驱,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巍巍长堤,最终夺取了九八抗洪的伟大胜利。1999年,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2018年,他成为10位全军挂像英模之一。2019年,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抗洪大军在荆江分洪纪念碑下举行战地誓师大会(来源:荆州新闻网)
1998年的惊涛骇浪,淬炼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份精神,是守护家园的钢铁长城。这份精神,更是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
沙市码头文创园(来源:荆州发布)
从观音矶的刻度线到文创园的烟火气,从九八抗洪纪念碑到生态长廊,27年时光匆匆流转,不变的是迎难而上的精神传承。曾经令人胆寒的“险在荆江”,在一代代荆州人的坚守与奋斗中,已然化作如今赏心悦目的 “美在荆江”。伟大的抗洪精神,早已深深融入荆楚大地的血脉,激励着荆州人民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续写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