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盛夏时节,公安县藕池镇积玉村仁禾种植养殖家庭农场里麦浪翻涌,农场负责人魏杰娴熟地操纵着收割机。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操控农机如臂使指的新农人,四年前还在江苏一中学食堂里当管理员?
2009年,魏杰在江苏一中学食堂担任管理员。尽管在外打拼多年,但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亲人与发展。2021年,魏杰毅然辞去城市的工作,怀揣着“让家乡农田更肥沃、乡情更富足”的信念,一头扎进了家乡的泥土里。
2022年,魏杰的“仁禾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成立。凭借着在外多年学习到的现代农业先进理念和农机操作技艺,魏杰一开始就将农场的发展定位在走现代化、科技化路子。
魏杰操作插秧机进行耕作。
插秧机在水田里犁出一道道笔直的绿线,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编织起防虫屏障,联合收割机吞噬着金黄的麦浪……魏杰带着乡亲们,把“看天吃饭”改写成“向科技要粮”。
魏杰把农场变成农机培训站,手把手教村民操作各类农业机械。同时,他还推出从育秧到收割全程一站式包办的“托管服务”。如今,周边农户种植每亩地的成本降低了20%,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
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让村民的“荷包”很快鼓了起来。在育秧车间、农机运维等岗位上,农场长期稳定雇佣3名村民,每人月均工资达4000元;每逢育秧、收割等农忙时节,农场日均雇佣周边农户15—25人次,工钱按天结算(单日200元),用工高峰期单日用工量能达32人。这种灵活的用工模式,既为村民的日常收入提供了保障,又能让农忙期的劳动力需求得到灵活满足。
魏杰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
2024年底,魏杰被选举为积玉村副主任,接下了牵头负责村级工作的重任。他对村里产业发展有新的思考,准备从此前的“单一种田”拓展到“全链增值”。依托农场,他积极推动村里发展特色稻鱼共生、果蔬育苗,把育秧车间升级成“种苗超市”,让积玉村的农产品从“卖原粮”拓展成“卖种苗、卖服务”。牵头负责村级工作后,他带着村两委规划“智慧农业示范区”,并引入电商平台,让乡土物产搭上互联网快车。
“返乡不是逃离城市,而是扎根乡土。”魏杰说,未来他要带着积玉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得更稳、更远。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朱业斌/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媛/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