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湘鄂西地区烽火连天,革命的号角在荆楚大地激昂回荡。1930年7月,湘鄂西的公安县城南平,迎来了加快推进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时刻——红四军与红六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就此诞生。自此,湘鄂西革命斗争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巨大胜利,注定成为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的一段辉煌篇章!
星火燎原·湘鄂西的觉醒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爆发,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败。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国家一级作家、公安县委党史办原《公安县革命简史》执笔人李寿和说:“湘鄂西简单地说就是湖南湖北的西部,这一带有很多特点,比如说它这里山水交融,又有山区,又有水乡,我们的革命总是离不开山水为依托的,山水相依的地方有优势。所以秋收暴动,其他以后的革命在这里爆发了,是很自然的。”
自1927年9月起,荆江两岸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暴动,在鄂西特委领导下,以公安县人民自卫团为主的农民武装力量,针对弥陀寺“卞永丰”商号等土豪劣绅,发起弥陀寺暴动,打响湘鄂边秋收暴动的第一枪。
1928年春节前夕,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时任公安县委书记的段德昌组织发动公安县年关暴动,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拉锯式斗争,持续3个月,处决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40余人,歼敌300余人,缴枪100余支。公安暴动震动荆江两岸,鼓舞了民众的革命信心,为鄂西建立革命武装和开展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
公安县档案馆(县史志研究中心)副馆长戈苗说:“经过不断的斗争实践,湘鄂西地区积淀了深厚的革命基础和群众基础,党中央决定在此地建立革命武装。据史料记载,当时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曾说他自己有一股不服气的思想,不相信就打不赢蒋介石。他在上海向周恩来谈了自己的想法,说:'湘西是我的家乡,我从民国五年开始就在那里拖队伍,和北洋军阀打了十年仗,我人熟地熟,干起暴动来更方便,有成功的把握。'”
1928年1月,中央经研究决定同意贺龙请求,成立湘西北特委,由郭亮任书记,贺龙、周逸群、徐特立、柳直荀等为委员。
公安县档案馆(县史志研究中心)副馆长戈苗说:“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湘鄂西的革命形势变得日益严峻与复杂。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以及党内组织松散等问题,湘鄂西地区的革命力量亟需整合与提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红四军与红六军,在这片充满斗争与希望的土地上迎来诞生,并迅速成长。”
1928年2月下旬,贺龙、周逸群从上海来到桑植县洪家关开展武装斗争,组织并建立工农革命军。同年7月,根据湖南省委指示,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并将贺龙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贺龙任军长,黄鳌任参谋长。
公安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唐婕说:“红四军成立初期就屡遭重创。1928年8月东进石门支援暴动时,遭遇国民党军突袭,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壮烈牺牲。9月泥沙镇战斗中,遭遇叛徒伏击,全军骤减到200多人,被迫退守到湖北鹤峰堰垭,并在这里完成了整编。最多时有3000多人的队伍,到这个时候只剩下91个人、72支枪。”
堰垭整编中,贺龙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了思想教育、形成了党的坚强领导,吸收了地方武装力量,逐步恢复和发展了红四军的力量。此时,湘西前委受湘西和鄂西特委的委托,负责领导湘鄂边地方党的工作,更名为湘鄂西前委,贺龙任书记,张一鸣、陈协平、李良耀、汪毅夫、罗统一为委员。
1929年1月,贺龙率部攻克鹤峰县城,消灭了地方团防武装,建立了中共鹤峰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此后,红四军继续向桑植、五峰等地扩展,逐步建立了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桑植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红四军接连取得南岔、赤溪河大捷,歼灭敌军3000余人,缴获长枪1000余支,为建军以来的空前胜利,红四军队伍也迅速增加到4000多人,逐渐发展为一支朝气蓬勃、所向披靡的革命武装力量。
1928年5月,周逸群由湘西抵达石首,正值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大举“清乡”,为避免与强敌作战,周逸群与县委决定将石首游击队和公安游击队转至洪湖地区,途中突袭沔阳重镇峰口,全歼当地团防,缴枪30余支,后主动撤至峰口西南的洪湖沿岸活动。
公安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唐婕说:“之后不久,周逸群率领的游击队多次遭遇国民党第十八军团的围剿,被迫向沔西拖船埠撤退,并在撤退途中遭遇三次激烈战斗,三战三失,形势非常危急。”
为保存实力,周逸群提议甩开敌人,北出江陵到敌人薄弱的荆门、当阳、远安地区游击。但是各县武装力量思想不够统一,地方观念浓厚,有的甚至主张各县武装不离开本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分开活动。石首、公安、华容游击队由周逸群率领转回石首,将部队编成特务大队,以邹资生为大队长,埋下长枪,分散活动于石首、华容、监利一带。
1929年2月,中共鄂西特委在江陵沙岗召开扩大会议,特别研究发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会后,特委将分散活动的游击队重新改编成一个大队,下辖两个中队。3月初,两中队在监利、江陵境内同时行动,十七天作战二十一次,获得重大胜利。在沙岗战斗中,特委委员、游击大队长邹资生不幸牺牲。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鄂西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游击大队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为加强部队建设,鄂西特委把游击大队编成鄂西游击总队,由周逸群兼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大队。
1929年12月下旬,鄂西特委在石首袁家铺召开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为贯彻大会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决定,将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央独立师,段德昌为师长,下辖两个纵队。
1930年1月,中央军委巡视员柳克明抵达鄂西,指示第一纵队迅速到江陵与第二纵队会合。2月5日,第一、第二纵队会合于监利汪桥。会合后独立师按中央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以孙德清为军长(孙因病由邝继勋继任),周逸群兼政治委员。
烈火淬钢·血战马鞍山
在公安县黄山头镇西北3公里处有座马鞍山,因山形似马鞍得名。红军激战马鞍山的故事,在湘鄂两省交界的黄山头镇流传永久。
1930年3月间,活动在沔阳、峰口一带的红六军,执行中央红四、六军会师的命令,由汉阳西移,渡江南下,先后攻克石首、华容、南县,到达安乡县的管垭。6月30日抵达公安、石首、安乡交界的黄山头镇。
公安县反动势力获悉红军部队到达黄山头镇,听探子报告红军只有几十杆枪,队伍零落,服装五花八门。便立即纠集国民党公安县第四、五、六区团防共计800多人、400多支长短枪,准备在黄山头镇与红军展开激战。
公安县黄山头镇马鞍山村党支部原书记红色文化讲解员李天才说:“当时,邹元伯发现我们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就组织人以后都挖工事,挖了以后就组织防止我们的红六军从这里经过,就准备来伏击我们,红军到我们地方来,我们的地下党就领导反映情况,领导采取措施,打迂回包抄,主要是伏击打马鞍山的山腰和山头,打了两仗,那两仗打得比较胜利,打得比较漂亮!”
红军部队800多人兵分三路——一路由段德昌带领从北面走风斗冈、大门土地,拐到马鞍山后待命;一路由周逸群率领从南面的东湖坳、王家榜迂回到马鞍山另一侧集结;而正面派出一支50人的加强排牵制敌人。午夜时,悄悄登上山头的红军发起总攻,一时间,山顶、山口阵地杀声震天,红军大部队如潮水般冲入敌人的战壕,歼灭敌人600多人,缴获枪械300多支,子弹数万发。
公安县黄山头镇马鞍山村红色文化讲解员柏海平说:“马鞍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西征和红二军团南征的重要依托地点。马鞍山战役是红军“智取胜利”的经典战例,段德昌利用地形设伏,周逸群迂回包抄,巧妙的战术运用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使得这场战役成为湘鄂西革命斗争中的关键节点,当时,在红军的支持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这里成为公安县农民运动和农民革命武装斗争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为两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铁流汇聚·南平胜利会师
土地革命时期,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主要活动在以鹤峰、桑植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周逸群领导的红六军主要活动在洪湖革命根据地。
公安县委党校中国现代史讲师 刘莉说:公安县由于地处荆江南岸,是联系洪湖根据地和湘鄂边根据地的纽带,对四军东进和六军南下都比较适合,占领公安,能马上影响松滋、枝江、宜都和澧县、安乡等地,扩大根据地,便于下一步军事行动。遵照中央的决定,红四军和红六军经过艰苦转战,决定在公安县城南平会师。
根据中央指示,1930年2月,中共鄂西特委副书记万涛抵达鹤峰,向贺龙传达中央关于红四军东进与红六军会师和组建湘鄂边特委的决定。红四军前委当即决定,除留下独立团坚持湘鄂边的斗争,全军主力共4000余人离开鹤峰,向松滋、公安方向进发,与红六军会师,其间,部队前后三次遭遇敌人重兵阻截。
另一边,红六军自汉阳撤回经监利尺八渡江南下,攻克华容、南县,并于7月1日攻克公安县城南平。两天后,进驻松滋西斋的红四军得知红六军攻占南平的消息,决定次日从西斋出发,经申津渡等地直奔公安南平。7月4日,前卫营进到狮子口时,与红六军派出寻找红四军的一个营相遇。下午,红六军邝继勋、柳克明、许光达等人在公安县城西门外迎接贺龙,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胜利会师。
7月7日,两军前委在南平文庙举行联席会议,按中央指示,红四、红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贺龙任军团总指挥,周逸群任军团政委兼前委书记,全军共计约1万人。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在革命的烽火中宣告诞生!1930年9月24日,鄂西特委及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并由周逸群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兼任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因邝继勋调中央另行分配工作,红六军军长由段德昌升任。
公安县委党校中国现代史讲师刘莉说:“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两军会师形成了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使得湘鄂边与洪湖这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它和鄂豫皖、湘鄂赣红色地区相呼应,构成了对敌人的统治中心城市之一——武汉的包围,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二军团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在洪湖市峰口镇休整一周后,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指示红二军团渡江南下,在岳阳方面截断武长铁路,配合红一、红三军团第三次攻打长沙。10月18日,红二军团兵分三路南渡长江,相继解放了湖南南县、华容县。30日,红二军团占领公安,攻克藕池,并在闸口歼国民党川军新编第七旅。11月1日,红军自公安继续向澧州推进,在三汊河歼湘军陈运夔团一个营。4日,经黄山头向津市推进,乘胜占领津市。
因为革命斗争的需要,1931年4月,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和红三军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胜利会师,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1935年11月,遵照中央指示,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1936年7月5日,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0月22日,在会宁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红二方面军胜利地完成历时一年,转战湘、黔、滇、康、川、甘、青、陕八省,行程两万余里,大小战斗110多次的伟大长征。长征途中,红二方面军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
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度地赞扬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毛泽东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云贵川,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来不及洗去长征途中的血迹和尘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二方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毅然东渡黄河,迎着滚滚狼烟,踏上了对日作战的艰苦征程,在抗日战争中名震中原大地,忻口战役、百团的大战等战役彪炳史册。解放战争中,红二方面军分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兰州战役等重大战役。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东部战区陆军第七十二军、西部战区的七十六、七十七军,其前身就是红二方面军。这支部队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屡建奇功,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红四军、红六军南平会师,诞生红二军团是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公安革命老区的骄傲与荣光!
精神永续·山河永远作证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以湖北洪湖为中心,由跨越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的洪湖、湘鄂边、巴兴归、鄂西北等八块根据地组成。它与中央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称,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思想指导下开辟的重要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其建立和发展验证了这一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在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培养革命干部和武装力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何光耀说:“当我们翻开红二军团的战史,会发现1930年7月的南平会师只是这支铁军的传奇开篇。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到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红二军团不仅创建并巩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还在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长征中以及全国革命运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九十五年风雨征程,从梭镖土炮到大国重器,变的是装备与番号,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他们英勇的事迹,将被永远铭记。”
在湘鄂西革命的浪潮中,公安县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救亡图存、人民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的创建,用鲜血染红了土地,用生命铸就了历史,其功绩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永恒闪耀。湖北省人民政府确认公安县为革命老区全域县,这是对公安人民在革命岁月中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是英烈和前辈们用忠骨热血铸就的荣光。这份荣光,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扎根在公安人民的心中。
公安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公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艾梅说:“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要让学生们既能在课堂上聆听历史,也能在实地触摸历史。红色纪念馆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神圣殿堂,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阵地。它们见证了红二军团在枪林弹雨中的浴血奋战,也见证了公安县在革命岁月中的英勇担当。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让一代代人记住历史,把红色基因一直传承下去。”
在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中,公安县以壮阔山河为卷轴,以时代精神为笔墨,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智慧农业、民生保障四大战略领域挥毫泼墨,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发展史诗。从传统制造涅槃重生到新兴产业破茧成蝶,这片热土上奔涌着新质生产力的春潮,每座厂房都是奋进的丰碑,每条流水线都在奏响新时代的进行曲。如今的公安县阡陌交通化作血脉经络,现代文明与田园牧歌和谐共振,每个村庄都闪耀着振兴的星火,每条街巷都跃动着幸福的脉搏。
千重山,万里河,
公安热土踏征歌。
烽烟深处红旗展,
碧血丹心照家国。
你们穿越枪林弹雨,
我们沐浴和平春风;
你们用生命开天地,
我们以信仰守初衷。
请山河作证,
我们定不负先烈,不负青春,
不负这——
壮丽山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