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通过喝茶聊天、拉家常这样的温情方式,往往能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在石首市综治中心,石首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市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罗琼将一例民企与国企之间持续8个月的纠纷化解娓娓道来。
去年4月14日,石首市某茶业店开业不久,遭遇卫生间污水反溢,污水高度约10厘米,反溢面积达300多平方米,致使一楼店铺墙体、木地板、门、茶桌椅、货柜和部分商品等遭到严重损毁,修缮数月后还隐约有异味。经相关部门查看,原因系某国企污水管网施工处置不善,将下水道临时堵塞封闭所致。
在自行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今年年初,茶业店负责人来到石首市综治中心寻求帮助。1月10日,石首市工商联启动民商事调解程序,双方当事人、石首市民商事调解委员会成员、石首市综治中心调解员、石首市住建局、12345市长热线分管负责人等11人参加调解。
“调解采用‘面对面’与‘背对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责任方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明之以责,让其为过错‘心甘情愿’买单。”据调解员周德照介绍,诉求双方主要是对赔偿金额的核定存在异议,经调解人员与双方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责任方一次性赔付4万元,矛盾纠纷就此化解。“原以为要‘扯皮’大半年,没想到短短一周就现场收到赔偿款。”茶叶店负责人难掩欣慰。
“进一扇门、解万般愁”是石首市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群众、深化基层治理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等形式,石首市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政法委、社会工作部、信访局、司法局、综治中心常驻办公,人社、卫健、教育、住建等20多个部门和专业力量进驻市综治中心,常驻单位与随驻单位联动实现即调即结,让群众走进一扇门,即可化解千千结。
硬件升级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筋骨”,数据服务则是激活治理效能的“血脉”。综治中心整合网格“啄木鸟”“雪亮工程”“情指行”“数公基”“数字乡村”“天翼看家”等省、市、县16套信息技术平台端口,接入各类视频监控探头2万多个,录入户籍信息63万余条,汇聚和共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基础数据,实现各类信息一地受理、一键分流、一网融合。
关口前移、资源下沉、建强堡垒。在湘鄂三镇五村交界处的石首市高基庙镇,智能探头全覆盖,24小时守护平安,去年交通事故骤降72%;湘鄂两省村民围坐在“议事长桌”前共商村务,11户“平安家庭”的门前红旗迎风招展,“五老”调解队走街串巷化解纠纷……
“过去这里违建林立,一年十几起车祸。”高基庙村党支部书记袁军红指着如今开阔整洁的省际通道感慨。通过“共拆违建、共护平安、共树新风”的联动治理,这个曾经的“三不管”地带变成了平安示范区。
今年以来,石首市综治中心受理的群众各类诉求,目前已全部化解,群众满意率为97.4%,石首市先后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市等称号。石首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民解难的大本营,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见习记者:周安一 通讯员:周冬梅、石勇/编辑:向倪僮/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