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沙市缘何成为“楚天小羽王”联赛新锐组举办地!

江汉风报道:5月24日至25日,“楚天小羽王”湖北省青少年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新锐组在沙市挥拍开赛。当羽毛球在赛场划出银亮弧线,人们不禁好奇:为何这项省级赛事独独钟情“江汉明珠”?从奥运冠军的启蒙摇篮到全民挥拍的热力现场,沙市正用三大沸腾基因,讲述着“羽球之乡”的热血故事。

全民挥拍 千人次点燃城市运动脉搏

“快!接这个后场球!”5月2日下午,沙市码头文创园老电影院前爆发出阵阵欢呼。在“羽动沙市・趣玩摇篮”互动现场,百余组家庭正围着趣味发球机展开较量,小朋友们踮着脚尖挥拍的憨态与家长们加油的呐喊,让老厂房变身欢乐的羽球海洋。

这仅是沙市“羽球风暴”的缩影。自4月“羽冠摇篮”分站赛启动以来,10个镇街如星火燎原:5月9日立新街道90名选手在新起点球馆上演“社区德比”,5 月 10 日解放街道 120 名参赛者从学生到花甲老人跨龄对决,朝阳街道 140 名爱好者更把四码头球馆变成呐喊的海洋。“现在每周二周四,我们群里 127 人雷打不动约球。” 市民汤澎晃了晃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屏幕上 “羽球小分队” 的对话框正不断弹出新邀约。

长城羽毛球俱乐部的玻璃门贴满了预约时间表,负责人何翔擦着汗笑道:“5 年前刚开业时每天30人,现在周末 20个场地从早8点抢到晚10点,连白领都带着电脑来边打球边开会。” 透过落地窗,穿职业装的年轻人与穿运动服的大爷正隔着球网对拉,羽毛球撞击拍面的“砰砰”声,成了这座城市最有活力的背景音。

白羽筑梦 冠军基因在校园生根发芽

在不同年龄梯队都能培育出优秀的羽毛球人才,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沙市区,羽毛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健身运动,更承载着无数群众的青春记忆和情感共鸣。

近年来,沙市区不仅把羽毛球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成为课后服务和体育社团的重要项目,培养青少年对羽毛球的热爱。2022年,荆州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在沙市区命名了8所“一校一品”羽毛球推广示范学校和1所特色学校,并给予器材和经费支持,助力羽毛球运动在校园扎根。

这些学校的羽毛球运动通常采取“三段式”教学体系: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热爱;中年级学生则开始学习发球、挥拍、高远球等技术动作;高年级学生则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动作及战术。

值得一提的是,红门路学校还特别邀请谌龙、龚伟杰、郭振东、王祉怡等世界冠军,以及谌龙的启蒙教练丁启红、王祉怡的启蒙教练张倩等专业教练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近日,2025年沙市区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暨“羽冠摇篮”羽毛球比赛顺利举行。比赛共吸引了全区30余所学校、近300名运动员参与,今年是沙市区举办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羽毛球比赛的第五年,该比赛已成为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平台,助力羽毛球运动在校园扎根。

冠军摇篮 从沙市羽球看中国羽坛半壁江山

“沙市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里约奥运会冠军谌龙的启蒙教练丁启红,至今保存着1998年谌龙第一次握拍的照片。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首个县级羽训基地,到如今向国家队输送14名国手、各省队输送超 100 名战将,沙市羽球走出的吉新鹏、郭振东、王祉怡等世界冠军,构成了中国羽坛的“沙市方阵”。

在荆州市体校的训练馆,60名常训少年正进行多球训练。“我们的‘兴趣班-校队-市队-省队’四级培养体系,让每个苗子都有上升通道。”沙市区文旅局负责人说,不仅仅是谌龙,沙市还为辜家明、吉新鹏、郭振东、龚伟杰、王祉怡“造梦”。如今,他们已成为沙市羽球项目的“金字招牌”,这些沙市籍运动员在羽坛获得的荣誉与头衔,足以让沙市羽毛球运动“笑傲江湖”。

远离聚光灯下的国际赛场,沙市羽毛球运动同样热烈、精彩。因为热爱,所以沸腾;因为沸腾,所以生长。这颗小小羽球划出的抛物线,正是沙市向未来发起的青春邀约。

(记者:陈丹 通讯员:黄凡/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陈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