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公安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工程,通过土地整合、设施升级、科技赋能,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公安县是湖北省47个粮食主产县市之一,现有耕地面积209.34万亩,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地肥沃但田块分散,传统的小田耕作模式制约了机械化生产和效益提升。2013年以来,公安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以“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稳产高效”为目标,对全县16个乡镇农田实施高标准改造,截至目前,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45.5万亩,130个行政村已完成全覆盖建设。目前,全县整理大于 50 亩田块6307 块,新增耕地面积1.32万亩,每亩增产110公斤左右。
2024年,公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8.5万亩,其中国债项目5万亩,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5万亩,总投资2.25亿元。作为全县粮食安全示范区以及粮油种植主产区,孟家溪镇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协调村集体成员将“巴掌田”变成“连片田”。黄金堤村位于孟家溪镇最南端,水源条件充足,但地势起伏耕地破碎。2024年黄金堤村建设高标准农田4433亩,土地平整3147亩。项目区田块由2032块整合为106块,新增机动地约86亩,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每亩增产10%~20%。土地经营流转价格由原来的0.4元/㎡提升到0.9-1.1元/㎡,村集体经济居间服务收入约25万元。在镇村范围务工人数753人,投入农业生产人数500余人,平均每个组务农人数约25人。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方便了农业生产,又节省了农业开支,还增加了有效面积,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
麻豪口镇民旺湖村同样在高标准农田改造中通过“小田变大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民旺湖村建设高标准农田9000亩,硬化田间道路2.4公里,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信息可监控”。建设后,将户均5-8块的“巴掌田”整合为单块面积20-40亩的规模化农田,3826块零散田合并为170块大田块,耕地利用率提升12%以上。改造前亩产约1000–1200斤,亩产值约1200-1440元,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亩产1150–1400斤,亩产值约1380–1680元。项目区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精准调控水肥用量,小麦亩均节水50立方米、节肥35公斤,单产提高8%。
下一步,公安县将紧盯年度目标,压实责任,强化资金保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通讯员:马倩/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