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引回近300家!“监利裁缝”开启返乡创业新图景

江汉风报道:监利是湖北劳务输出大市,尤其是裁缝行业,一度有15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服装生产。过去三年,监利市以政策为经纬、以乡情为针线,织就了一张返乡创业网络,先后引回近300家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带着广州、东莞、武汉的产业基因,在监利市福兴、上信城等六大产业园落脚,曾经的劳务输出大市蝶变为返乡创业热土。

车间宽敞明亮,3条流水线依次排开,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位于监利上信城产业园的清扬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老板李维洲今年37岁。2004年,他前往武汉,在舅舅的服装厂帮忙,靠着多年积累,李维洲不仅熟悉服装加工的全流程,还掌握了丰富的工厂管理经验。不过,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都在监利,令他乡愁渐浓。2024年,恰逢监利市政府赴武汉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介绍了监利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和各种支持政策,李维洲当时就动了心。

当年7月,李维洲回到监利创办清扬服装,吸纳100多名本地人就业。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工厂很快就热火朝天地运转了起来。

目前,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李维洲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今年46岁的郑少成,此前一直在广州一家服装公司务工。2023年8月,该公司在监利上信城服装产业园投资建厂,身为监利人的郑少成便回到家乡管理工厂。郑少成发现,这里除了成衣生产加工企业外,还有辅助线、裁床、专机、缩水、服装边角余料回收等配套企业,产业配套率达到85%。

郑少成所说的云服物流,就是产业园引进的服装业内的专业物流企业——云服供应链。该企业不仅能点对点对接监利与广州的服装产业园,还有着丰富的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为监利的各大服装企业提供便利。

在监利,像李维洲、郑少成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还有很多。监利市通过“品牌+产业”双轮驱动,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相对低廉的成本要素,将“监利裁缝”之前外出打工的劳务符号,转型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代表。

企业投资不仅是情怀,更是真金白银。既要让老乡回得来,更要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

监利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董仕灿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监利市已建成市服装产业园、新沟服装产业园、上信城服装产业园等多个服装产业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被评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3年,监利市出台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14条措施’,涵盖土地、金融、用工、物流等多个方面,为老乡返乡创业保驾护航。

2024年,监利市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9.08亿元,同比增长6%;年服装产量345.79万件,相当于每天生产约9500件。从“输出裁缝”到“服装之乡”,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品牌,监利裁缝正在用自己的针脚,“缝”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新路。

(记者:卢艳、徐欢欢/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卢艳、徐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