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学上”到渴望“上好学”“好上学”,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公安县,一场以“高中进城”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正在展开,这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一步,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那么,为何要推进高中进城?这一举措又有哪些依据?进城后老校区资源如何整合?又怎样留住优秀教师扎根公安教育?让我们一同去寻找答案。
高中进城
契合城市发展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下,中国城乡人口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二三十年前,县城人口占比小,农村居民因交通不便很少前往县城。但如今,进城务工、定居的农村居民越来越多,县城人口显著增加。在这样的人口变迁下,原有的学校布局显然不再适配。
公安县教育局财务股股长李波:“根据教育部等多部门发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要依据人口变化、城镇化规划和产业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省政府的《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省教育厅等多部门的相关文件,都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向县城聚集,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高中进城
实现教育资源重组
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乡镇普通高中迁建进城计划,撤并县南闸中学,将公安县第二中学、公安县第三中学迁建进城。
这一计划意义深远,通过“撤并合建”实现教育资源重组,新建校园环境将焕然一新,教学设施和信息化设备全面更新升级,先进教育模式也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届时,高中优质学位供给增加,近6000名在校师生将从中受益。
公安二中鸟瞰效果图
体育馆
学生家长涂显兰:“乡镇高中条件差,好老师留不住,就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环境,现在高中进城,真是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
高中进城后,老校区资源也将得到合理优化。公安县第二中学、公安县第三中学迁建进城,南闸中学合并后,南平镇、闸口镇、藕池镇的高中校舍资源将被有效整合,重点打造虎东、虎西两所区域性中心学校。同时,完善乡镇融合型教联体的扁平化管理,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李波:“整合老校区资源,打造区域性中心学校,能够让教育资源在乡镇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持续发挥作用,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高中进城
激活教育发展动能
一直以来,乡镇高中因办学条件不佳,年轻、高学历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乡镇高中的发展,也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高中进城则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公安二中教师杨娇:“学校在乡镇,各方面条件有限,发展受限,对于学校进城,我们非常期待。相信进城后环境和资源都会越来越好,既能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也将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这都让我们更有动力和信心扎根教育。”
新二中、新三中进城后,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有利于留住更多优质教师,吸引新生力量。同时,缩小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为高中学校规范招生、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公安县自2022年起,在全市率先启动教联体改革试点,目前已建成28个教联体,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率达100%,累计交流教师527人次,带动39所薄弱校办学质量提升。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习中心课堂”建设,狠抓教学教研。
公安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虎:“我们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要实现学校资源配置的优质均衡,更要实现教学质量的优质均衡,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赢’的局面,助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