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肥胖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更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平均每2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已经超越了审美范畴的评价,越来越多人理解到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24年起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推动从“治病”向“防病”转变,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响应号召,荆州多家医院开设减重门诊,科学管理体重,身体更健康。
减重需因人而异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
“爱吃又管不住嘴,平时也不爱运动。”3月22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开展的“糖尿病、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等多种代谢疾病减重义诊活动中,法国医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副主任李震一个小时接待了20多个体重超标者。他表示,荆州地区的肥胖人口比例还是很高的,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患者基本上属于肥胖合并糖尿病,另外还有多卵多囊症,导致身体超重肥胖。
“荆州市中心医院减重减肥手术,在全省开展的早并卓有成效。”目前,荆州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服务以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核心,打破传统单一科室的诊疗模式:由内分泌科专家针对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进行精准治疗;胃肠外科为严重肥胖患者提供微创手术方案;营养科量身定制饮食计划;生殖医学科关注肥胖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消化内科帮助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运动康复中心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中医科则通过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辅助减重。市民可以通过荆州市中心医院微信公众号的互联网医院MDT门诊预约,门诊每星期五下午会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专家共同会诊,制订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治疗方案。
“每天只吃水煮菜,拒绝一切碳水,不但体重没减, 还疯狂掉头发。”28 岁的小李,每天“自律”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
“减重需因人而异,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减重代谢MDT 团队,由临床营养科、胃肠外科、内分泌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呼吸内科等12 个科室共同组成。团队专家谢建平表示,成年人每日热量摄入不应低于1200 大卡,盲目节食减掉的多是水分和肌肉,而非脂肪。生酮饮食、断碳法、代餐粉……这些“网红”方法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执行可能引发脱发、月经失调、肝肾负担加重等问题。
“依着医生的吩咐去做,体重下降了10斤。”医生给小李的方案不用节食,只需遵守低油低盐原则,自己烹饪,调整作息,不熬夜。目前小李体重稳定保持在 100 斤上下,重拾对生活、健康的信心。
“孕期增重不是‘一人吃两人补’,科学管理要从算清数值开始!”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颜昭君手持BMI 计算卡,对前来产检的孕妈妈现场教学。她结合孕周和体质特征,手把手指导测算健康增重范围,并推荐“粗细粮搭配+少食多餐”的饮食模式。
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MDT门诊部主任肖峰介绍,医院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已常态化运行,对超重人群以营养运动指导为主,中重度肥胖者结合微创技术,特殊群体(孕产妇、儿童)定制专属方案,还融合动态血糖监测、代谢手术等现代医学手段与中医体质调理技术,构建“筛查-干预-随访”闭环管理模式。
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在荆州市中医医院减重门诊,前来复诊的张女士(化名)按照医生指导的减肥方案,已在 3 个月的时间里体重下降 28 斤,腰围减少 14 厘米。
“产后体重减不下来,医生通过舌诊、脉象判断我有代谢综合征,为我定制了一人一方的中药健脾方剂。今天复诊,医生给我制定了下一步的饮食方案。”张女士站在人体成分分析仪上,医生利用分析仪精准追踪内脏脂肪变化。
“通过详细询问个人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并结合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目前为上百位肥胖人士提供了个性化减肥方案,其中 85%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荆州中医减重门诊由内分泌科牵头多学科协作模式开展体重管理工作,对患者进行调节体质,搭配荆州本地化膳食方案,并及时作出分析和点评,减肥效果杠杠的。
减重门诊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特色项目,推出针灸减肥和穴位埋线减肥。
荆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永贞介绍,穴位埋线减肥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将可吸收医用线植入特定穴位,通过线体缓慢分解对穴位产生长效刺激,调节脾胃功能、抑制食欲、加速代谢,进而减少脂肪囤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减肥的方法有很多,针灸、中药汤剂、火龙罐、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等都可以用来减肥,我们要先进行体质辨识,再结合具体方法进行治疗。”王永贞说。
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长久保持的过程,要保持信心,不要急于求成,需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和适当的运动,达到标本兼治、健康减重的目的。
减重门诊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门诊,汇聚了外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营养科医生、康复医学科医生、心理科医生等,帮助“胖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实现理想体重的长期维持。
链接
健康体重管理等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全国爱卫会14日发布通知称,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 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实际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情况,决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 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这份《全国爱卫会关于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通知》指出,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通知,到2030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当前,农村地区居民健康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健康生活方式尚需进一步普及,农村地区健康环境亟待改善,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差距较大。
根据通知,到2030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逐年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居民能够更加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更加健康宜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认同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通知,到203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3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100%、80%;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进一步优化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90%。(据新华社)
(记者:王克勤 /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