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在长江荆江之畔,石首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认真落实“爱鸟周”的活动要求,积极探索爱鸟护鸟新路径,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这里不仅是白鱀豚、长江江豚等水生野生动物的家园,广袤的洲滩与繁茂的林木还为候鸟南迁构筑起理想的中转站和栖息地,吸引着无数珍稀鸟类在此驻足。
秋冬之际,保护区宛如鸟类的盛大舞台。数万只候鸟不远万里从北方翩然飞抵,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隐匿其中。尤其是成群结队的小天鹅,每年冬季如期汇聚,它们在水面上优雅游弋,为清冷的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为了给鸟类营造更优质的生存环境,保护区管理处多管齐下,全方位推进保护工作。在招引鸟类方面,专家团队深入研究不同鸟类的食性偏好,结合湿地恢复等项目在适宜区域广泛种植各类结籽植物和浆果类树木,为鸟儿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安装专门的引鸟装置,播放鸟类求偶、觅食的声音信号,吸引它们前来栖息繁衍。管理处还联合10余所周边学校,开展了“小手筑暖巢,共护飞鸟家”活动,组织学生亲手搭建鸟窝、建造鸟巢。在专业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使用天然材料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鸟窝,并将它们悬挂在保护区洲滩林间枝头。
在生态修复领域,管理处持续发力,全面清理洲滩垃圾,精心恢复湿地植被,科学扩大浅水区范围,全力打造一个食物富足、栖息安全的鸟类家园。科研监测工作也迎来全面升级,借助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对鸟类的迁徙路线、栖息习性及种群数量变化展开24小时实时追踪,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筑牢数据根基。
在观鸟产业发展上,保护区与文旅部门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整合旅游资源,共同打造特色观鸟产业。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科学规划观鸟路线与观鸟点,建设多个隐蔽式观鸟台和科普长廊。这些设施既有效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又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鸟视角。文旅合作还催生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发出一系列富含鸟类元素的特色文创产品,推出文旅融合发力的观鸟主题旅游套餐。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贯穿全年的季节观鸟主题活动。冬季,以观赏小天鹅为特色项目,游客在专业导游的引领下,可以近距离欣赏小天鹅的优雅身姿,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知识。春、秋季观白鹭,冬季观大雁、东方白鹳、黑鹳等主题活动同样精彩,让游客全年都能沉浸式感受鸟类的独特魅力。
蓬勃开展的观鸟护鸟活动,不仅推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还为周边社区居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众多居民投身导游、民宿经营、生态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的积极探索,为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展望未来,保护区将持续深耕爱鸟护鸟工作,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科普教育力度,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观鸟胜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讯员:蔡家奇/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