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武汉两地开展体育与健康学科联合教研暨2025年荆州市跨学科主题教学研讨展示活动

江汉风报道:4月7日至8日,由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荆州·武汉’两地体育与健康学科联合教研暨2025年荆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跨学科主题教学研讨与展示活动”在古城荆州举办。活动以“学为中心·创新实践·学科融合”为主线,特邀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共同参与,通过专题报告、课例展示与互动研讨等形式,重点探索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两地教育专家围绕学科融合教学策略、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等前沿课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开幕式:凝聚共识启新篇

开幕式由荆州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家权主持。

荆州区教科院院长姚瑶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主任郑卫国在致辞中认为,活动时机好、选题好、成效好,两地的智慧碰撞,必将为学科融合注入新的活力。荆州市教科院院长王佑军说,此次活动以“体育+”为纽带,聚焦“学习中心课堂”建设与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既是对新课标理念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新时代育人使命的主动担当。他从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作思路创新性提升“三个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研讨、跨区域联动“两个跨越”,从政策引领到实践落地的指导,厘清了方向,也坚定了两地协同共进的信心。

专家讲座:理论赋能拓视野

专家讲座由荆州市教科院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杨佩主持。

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成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顾静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为题,从生活角度、学科角度、教师角度三个方面结合“跟着李白游中国”典型案例,系统解析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维特征,强调“横向知识”整合性交融,关注生活视角场景化,搭建“教学共同体”协作性参与的融合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舒宗礼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报告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要立足主学科的课程内容综合化,基于真实情境的课程实施实践化两大原则。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设计,要经历教学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任务化的过程,为教学设计提供标尺。

课例展示:创新彰显融合力量

荆州市沙市区洪垸小学陈琼以红军长征为情境,学生通过解密“赤水河地形图”完成折返跑任务,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追寻英雄足迹,实现“红色基因+体能发展”双育人目标。

武汉市南湖一小黄峰创设“自驾西北游”虚拟情景,模拟穿越城市、山坡、高原、湖泊、沙漠等地形,学生在耐久跑中变换不同节奏的跑,提升心肺耐力和整体体能,在实践中掌握在不同地形地貌下跑步的技巧。

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郑筱翩创设“争做民族文化小传人”的真实情境,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跳竹竿为载体,构建“民族文化体验+健康成长”双螺旋育人模型。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课后点评:专业视角深度剖析

武汉市教科院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顾静、杨威、王浩分别对三节展示课进行现场点评,专家们认为三节展示课例均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生动诠释了“学科融合”理念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创新实践,通过情境重构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样本。

此次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搭建了荆州与武汉体育与健康学科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两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通过讲座、课例展示、评课等丰富多样活动形式,观摩教师在教学实践研究等方面收获满满。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广大教师会将理论之“知”转化为教学之“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课上绽放笑容,在运动场上收获成长。

通讯员:杨佩/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