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实验小学“精细化与课改元年”系列报道(六)|以安全管理“精细化”织密校园安全网

江汉风报道:3月31日,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荆州实验小学安全办主任范响平展示了一份特殊的“成绩单”:2024年全校安全事故零发生,安全隐患整改率100%。数据背后,是该校构建的“全链条、全天候、全方位”安全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的蜕变

3月31日上午12:00,在荆州实验小学城中校区,吃完中餐的学生三三两两来到操场上散步嬉戏。该校冯宗斌、何丹老师臂戴红袖章不停地来回进行安全巡查。

在荆州实验小学,“安全不牢,一切徒劳”的理念已融入校园肌理,深入每一位教职工心中。学校创新提出的“五大安全管理原则”,犹如五根支柱撑起校园安全大厦。

“五大安全管理原则”是指教育为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科学人本原则、分工合作原则、快速反应原则。据该校安全办主任范响平介绍,学校以教育为先原则构建“课程+活动+情境”三维教育模式,开发《荆州实验小学安全小卫士》校本课程。预防为主原则建立每月安全评估机制,全年开展12次专项检查,寒暑假也不例外。科学人本原则投入近600万元升级智能安防系统,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分工合作原则将安全责任分解为教室走廊、楼道等不同的责任区和岗位节点。快速反应原则建立“及时报告——及时通知——及时处置——及时跟踪——及时追责”五步法流程,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以内。

“我们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执行校长)——安全办——年级组——科任教师’五级责任网络,将安全管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分管副校长龚德军介绍。在五级责任网络下,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全年累计研究防溺水、解决校园周边交通疏导等26项重点问题。

从“制度上墙”到“执行落地”的跨越

走进荆州实验小学城南校区消控室,148个监控实时显示校园各个角落。

这仅是该校区安全管理智能化的冰山一角。在荆州实验小学,学校制定的《荆州实验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6项安全管理制度,《荆州实验小学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等10个安全预案,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破解“最后一公里”执行难题,学校创立“三查三改”工作法:行政值日干部每日“随机查”,学校保安定时“巡逻查”,值周学生课间“交叉查”,把校门护学、课堂巡课、午间巡堂、课后巡查、晚间清场、安全巡护等环节做实做细。建立隐患整改“问题清单+时间清单+销号清单”,限时整改,销号管理。全年完成消防记录不规范、电线路老化等38项整改任务。在应急管理方面,构建“1+10+N”预案体系,针对极端天气、饮食安全事故等10类突发事件制定专项预案,每学期开展2次实战演练,参演师生达1.6万人次。“学校安全通过压实全员责任、强化日常排查、完善长效机制,实现了从‘制度上墙’到‘执行落地’的跨越。”校长杨虎说。

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的蝶变

每天放学时段,荆州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北门路段都会出现一道独特风景:交警护学岗、家长志愿队、行政值日干部、保安巡查组“四位一体”协同护校。这种校社联动模式已成为荆州实验小学“一校五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做到系列化、常态化,以“一月一主题”为特色,以安全小卫士课程为抓手,围绕交通安全、禁毒反诈、消防和反恐防暴安全、食品安全、流行性疾病防控、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安全、防溺水、防欺凌与诱拐、心理健康等九大主题,按照一月一主题、一周一重点,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筑牢学生身心健康防线。

同时,通过升旗仪式、班会课、活动课、广播、黑板报、展板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系统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课间安全、消防安全、疾病防控、防溺水、防雷电、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周末安全温馨提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并积极邀请市消防中心、法制副校长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专题安全知识教育课,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与荆州消防救援支队共建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小小消防员”等沉浸式体验活动。

“安全管理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党委书记唐军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在智慧安防、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持续创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记者:解慧 通讯员:赵爱华 周家贵/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解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