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3月30日,2万名中外跑者踏上一条串联千年历史的赛道。这场以“古今交融”为主题的荆州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盛会,更是荆州以马拉松精神为引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荆州马拉松赛道设计,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跑者从文化体育中心出发,经过宾阳楼、张居正故居等历史地标,又途经方特东方神画、楚文化数字产业园等现代坐标,脚下踏过的不仅是青砖与沥青,也是荆楚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荆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未来的宣言。
赛事组织中的严谨与温情,折射出荆州将马拉松精神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的智慧。组委会首次实施赛前酒精检测,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安全底线;2780名志愿者凌晨到岗,470名医疗人员全程待命,82台AED设备覆盖赛道,构建起“生命守护网”。
而赛道旁的垃圾分类站、非遗展区的文化互动,以及市民自发为选手递水的暖心画面,无不诠释了荆州将“文明参赛”倡议融入城市肌理的生动实践。马拉松精神在此不仅是竞技坚持,更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标尺。
一场马拉松,带动一座城市的全方位蜕变。数据显示,赛事期间,荆州文旅消费显著增长,酒店、餐饮、景区联动效应凸显,印证了“马拉松经济”对城市能级的有效提升。而“荆马五周年”系列活动,更将赛事IP转化为文化输出与产业升级的载体。市民为选手呐喊的凝聚力、志愿者凌晨服务的奉献精神,乃至交通管制中市民的积极配合,一起勾勒出城市共同体意识的觉醒。马拉松精神,正成为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2025荆州马拉松,已超越体育竞技范畴,不仅诠释了“挑战极限、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精神,更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复兴,需要如马拉松般的耐力——既要有尊重历史的定力,又要有开拓创新的魄力;既需个体的奋力前行,更需群体的协同共进。当跑者冲过终点线时,他们完成的不仅是一段赛程,更见证了荆州在新时代赛道上的又一次起跑。正如楚文化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这座古城正以奔跑的姿态,书写新的时代传奇。
(本报评论员:曹歌/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