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魏家堤的村民股东 齐心协力共走强村富民路

江汉风报道:草莓采摘季过后,又到了圣女果挂果的时节。松滋市涴市镇财政所所长邹鹏如往常一样,来到了魏家堤村。

12份魏家堤村民入股协议书,拿在邹鹏手里,正在计算村民分红的收益。

村党支部书记许红云说,去年的水果黄瓜、蜜瓜、西瓜,加上今春的草莓和辣椒,今年村集体分红5万元,村民股金分红保底10万元以上。

“按照协议上每平方米大棚面积固定利润5元,今年利润有增长,可能还要追加每平方米3元的超出分红。”松滋市果色天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和平补充到说。

从34名大棚务工村民,到12名大棚入股村民,这一转变,从松滋市推进土地规范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始,正在悄然发生。

面对村级产业强、但集体收入弱,市场主体分得多、村民收入分得少的局面,魏家堤村打破原有收租金的日子,以项目带入、股份投入、村民融入撬动农村“三资”增量、村民加入增收的支点,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

收租金不如直接投

魏家堤村是拥有6700多亩土地是大村,向产业问效益,向土地问收益,是强村富民的必走之路。以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总是靠土地流转分成,靠集体项目收租。市场主体干好干坏、收多收少与村集体无关,村级固定收租,村民稳定务工。

魏家堤村在镇财政所的指导下,摸索一条村级产业造血之路,探寻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之道。

该村争取到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以往总是将项目建好后,找到市场主体来承包经营。但这次,他们改变了思路。20万元项目资金投向适合本村实际的大棚产业。

按照农村小型项目建管机制,通过“三库”“三管”“三减”,项目投资建设减少预算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结算审计等环节成本,整个工程建下来,节约资金6万元,节约费用20%。

该村以1.68万平方米的大棚,与本村市场主体果色天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大棚设施入股,加上集体筹资5万元、村民入股5万元,占股达到75%。

大棚务工不如当股东

土地流转的农户,将农田一转,不是外出务工,就在本村打短工。收入不高,且无法长期保障。

村委会将大棚务工的34名周边农户召集起来,将村民入股的想法一说,便有12名村民自愿响应。就这样,12名村民每人出资5000元,入股12.5%。

为保障农村股东权益,镇财政所牵头,村委会、市场主体、农户共同商定入股协议,约定每年按照每平方米大棚5元固定利润分配,如果不足,仍然按5元标准执行;如果利润超出,按比例分红。

村民股东不仅通过大棚分红,还可以在大棚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00元,一月一结。

一方出钱不如三方合力

“如果不是去年的冻雨和大雪,我还要流转一千亩”。大棚产业最怕的是大雪,这是投资最大的风险。“现在购买了农业设施大棚保险,再也不怕有损失了”,田和平满意地说。

今年是田和平种植草莓的第3年,种有9个大棚,每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主要品种是“红颜”和“粉玉”。

水果蔬菜、应季果蔬,种植周期短,单产效益高,品种调节快,特别是通过有机肥料种植,一年四季产出草莓、小蜜瓜、西瓜、黄桃、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果蔬,主要销往城区的各大商超和水果市场,也会有商贩前来收购。

田和平选择与村委会合作、与村民携手,更主要的是想让短期投资变成长期受益,让村民沉下心来管理大棚,调动村民积极性。这样,大棚的日常维护、作物田管基本上不操心,他把主要精心放在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上。

果色天香农业大棚的草莓一上市,受到市场欢迎,采摘期仅半个月便销售一空。

近年来,松滋市果色天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魏家堤村流转300亩土地,建设120亩大棚基地、50亩果树和130亩露天蔬果,年收益可达15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及脱贫户务工约60名。在果色天香大棚经济的助力下,正描绘出一幅“瓜果熟、百花香”的水乡田园画。

涴市镇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小田并大田,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镇村级收入达到458万元,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通讯员 :胡勤兴 吴飞/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