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我们的智能农机、装备在田间地头已经得到了推广,我们种田也变得很轻松,我们的管理也变得更精准,这样对我们的粮食稳产增产启到了很好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在发言中说到。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介绍,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她感觉到非常振奋人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的表述篇幅很长,阐述细致,自己在前两年的提出的建议在报告里都有了回应,感觉既有信心又有力量。
今年两会,毕丽霞提交“关于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呼吁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要以大中型灌区建设为重点,疏通骨干河渠和支、斗、农、毛渠系,提高行洪排涝和引水灌溉能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要加快农田水、路、沟渠、电网基本设施的提档升级,便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政策性项目实施方面,要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粮食龙头企业、大型农业项目采取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地方财政采取跟踪管理、效益分成的方式落实。”毕利霞说。
毕利霞从2009年就开始投身农业领域,16年来,她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华力蜕变。通过引进高速插秧机、无人机植保、智能育秧工厂等设备,合作社3000亩水稻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亩产从800斤跃升至1200斤,年产量突破300万斤,带动农户节本增收超300万元。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毕利霞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田间,建立气象监测站和土壤墒情系统,精准调控水肥,推动“农机+农艺+农信”深度融合。如今,她的合作社已成为湖北省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吸引周边6个乡镇的农户加入,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
新起点,新征程。毕丽霞说,她期待通过政策倾斜与项目示范,将监利建成长江中下游粮食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产业集群,推动“江汉大米”地理标志产品走向全国。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湖北力量。
(记者:唐华/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