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奋进争先。
正是春耕备耕时节,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滋史丹利”)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4条生产线运转不息,一包包化肥在机器手的抓取下,很快就堆码成垛;车间外,一辆辆大货车正等着装货,然后转运至码头或火车站,将化肥发往全国各地……
松滋史丹利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正是近年来松滋市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松滋勇挑大梁,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GDP在2021年突破400亿元之后,两年之内即2023年站上500亿元,成为荆州首个过500亿元的县市。
2024年,松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荆州领先,GDP总量557.3亿元,增长7.8%,总量居荆州县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消零增长5.8%,均居荆州第一;上榜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当前,湖北已吹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角,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切实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
乘势而上再登高。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松滋再次吹响了奋进的集结号、擂响了发展的出征鼓,锚定千亿新目标,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
美丽的松滋。
数说松滋
● 2024年,生产总值557.3亿元,居荆州县市第一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居荆州第一
● 2024年,社消零增长5.8%,居荆州第一
“酒、磷、钙”三驾马车加速起跑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县域兴。
《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第二产业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工业,一直是拉动松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松滋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兴市”之路,持续壮大“酒、磷、钙”三大主导产业,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工业量级持续壮大。
森林环抱的白云边生态园。
以白云边酒业为龙头的白酒酿造产业,是松滋重要的支柱产业。2024年,白云边酒业实现产值81.84亿元;上交税金18.15亿元,同比增长14%。同年,白云边酒业连续5年荣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连续15年上榜鄂企百强,稳居湖北白酒品牌价值首位。
以磷化工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也是近年来松滋着力培育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总部位于成都的上市公司云图控股,于2015年进入松滋,之后5次追加投资,从1.35亿元累计追加到156亿元,如今产值已突破105亿元。在以云图控股为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松滋磷化工产业已初具规模,共有25家磷化工链上企业,其中16家为规模以上企业。
以石灰石为原料的新型建材产业,是松滋依托自身资源发展起来的重要产业。松滋是丘陵向平原地区的过渡地带,石灰石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近年来,松滋以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建材产业,相关产品广泛用于郑万高铁、蒙华铁路、荆州机场等大型工程建设。
“酒、磷、钙”三驾马车,拉动工业经济强势增长。2024年,松滋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3%,集聚度达84%;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6.6%,位列荆州前列。
葛洲坝松滋水泥公司打造“绿色矿山”。 策划:松滋市委宣传部 撰文:廖义华 黄颖 胡庆华
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强劲增长极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松滋将2025年定为“冲刺百强县、建设示范区”聚势突破之年,坚持“跳起来摘桃子”,能多干就多干,能快干就快干,并提出今年GDP突破600亿元的目标。
松滋史丹利的磷化工产品生产线。
从550亿到600亿,松滋的底气在哪里?靠什么突破600亿?
“松滋过去因工业而兴,未来也因工业而强。”松滋市委表示,将始终高举工业兴市大旗,坚持聚焦发展、主攻产业、决战工业,接续打好工业突围战、招商阵地战、投资立体战、“双优化(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攻坚战等“四大会战”,推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整体提升,以工业之强壮发展之势。
——持续增强主导产业支撑力。
松滋将坚定不移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根植性主导产业,让“酒、磷、钙”主导产业立起来、强起来。对于“酒”产业,支持白云边打造新产品,抢占次高端市场份额,巩固鄂酒龙头地位,打造全国兼香白酒第一品牌。对于“磷”产业,将以云图、史丹利、宜化等龙头为引领,发展精制磷酸铁、磷酸盐、磷酸铁锂,推动磷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攀升。对于“钙”产业,将充分利用优质钙资源和磷石膏资源,鼓励相关企业技改扩能,加快碳酸钙技术创新,向高附加值现代建材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现代建材产业“低碳化、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松滋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发挥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突破60家,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个。
“推进数字化转型后,我们采用智能化灌装生产线,单线生产效率相较老线提高1倍,单箱产品包装用工成本降低78%。”白云边酒业总经理助理王小波说。
——持续增强绿色发展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松滋将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
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从矿山开垦开始,整座矿山便采用土地整治、植树绿化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恢复生态功能,一步步还原生态绿地。“春天适宜绿植生长,在矿山上撒下的草籽,不到一个星期就能长出幼苗。”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松滋还将因地制宜布局低空经济、清洁能源、大健康产业等未来产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强劲增长极。
以跳起来摘桃的劲头扛起强县担当
——松滋市委书记、市长 汪卫
奋力冲刺百强县,既是动力,更是担当。
2月6日,荆州召开“新春第一会”,号召全市上下牢记嘱托,加快推动经济量级、发展层级、城市能级整体提升,奋力冲刺5000亿,在“支点建设”中更好发挥支撑、服务、链接作用。
在荆州“冲刺5000亿”目标中,松滋将发挥重要作用。百强县在地区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横向来看,松滋是荆州各县市中离百强县最近的县。近年来,松滋县域经济持续领跑荆州,与全国百强县的差距越来越小。
2023年全国百强县的“门槛”为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2024年数据来看,松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迈入了门槛,但GDP还差临门一脚。当然,全国百强县的“门槛”每年还会水涨船高,松滋还需继续努力。
“我们将坚决扛牢强县担当,坚持跳起来摘桃子,能多干就多干,能快干就快干,以‘经济大县挑大梁’的担当为全市发展作出松滋贡献。”松滋市委书记、市长汪卫表示,将自觉把湖北和荆州所需与松滋所能结合起来,在荆州发展大潮中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争创一流。
松滋锚定千亿新目标,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对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在百强县的数量、进位上取得明显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放眼全国百强县尤其是50强县、30强县榜单,我省的全国百强县块头不够大,与发达省份甚至中部地区的强县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汪卫表示,松滋将自觉在湖北“建成支点”这个“大坐标”中知方位、明路径、找抓手,努力在支点建设中担起松滋之责、激发松滋之能、砥砺松滋之为。
汪卫表示,将跳出县域看县域,跳出区域抓区域,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东向联接“荆江公”同城化发展核,争当荆州县域崛起排头兵;西向联接宜荆荆都市圈,以“当枝松宜东”县域发展联盟为载体,向汉襄宜“金三角”借势、向宜荆荆都市圈借力,加快五地交通互联、产业互促、流域共治、民生共享;南向联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尤其是在低空经济上积极联动探索,加快推进湖区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以强链补链延链 提升产业竞争力
□ 王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松滋市以“冲刺百强县、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发展迅猛,不仅成为荆州首个过550亿元的县市,今年更提出冲刺千亿的新目标,值得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松滋在冲刺百强县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产业层次也不高,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与江浙等地方的发达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对于松滋未来的发展,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过去,松滋的工业经济以传统发展模式为主,即引进大项目,做大规模。但这种模式受土地资源等因素影响,不可持续。因而,要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链就是要加强协同合作,打造形成产业聚合优势,把产业链做大做强。补链就是要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有力保障产业体系正常运转,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延链就是要推动产业延伸、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继而形成增长新动力。
二是推动服务业抱团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松滋要加快推动宜荆荆都市圈文旅融合,充分利用宜昌、荆州、荆门等地的文旅资源,共同举办高质量的文旅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吸引人才回流。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城市而言,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未来。松滋要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突破小城市“育才难”“引才难”“留人难”的发展瓶颈,把更多人才请回来、引进来,为冲刺百强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