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纪念日丨沙市区:传承“老姨妈精神” 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

江汉风报道:3月5日,沙市实验中学迎来一场特殊的“成人礼”——2024级3个班级接过“学雷锋班”的旗帜,成为第四代传承者。从2021年首个班级授牌至今,这场跨越四年的“青春接力”,早已超越一场简单的仪式,成为沙市青少年以行动定义信仰、用奉献书写青春的生动注脚。

从“一束光”到“满天星”:四载耕耘铸就志愿品牌

时间回溯到2021年12月,沙市实验中学2111班接过全市首块“学雷锋班”班牌。彼时,这支队伍带着“扎根社区、服务社会”的使命,走进蛇入山社区开展助老扶弱活动,用快板《文明荆州有力量》唱响志愿心声,以福利院慰问行动温暖孤寡老人。班主任汪燕老师说:“擦亮一块墓碑,就是擦亮一段历史;清扫一片社区,就是清扫一方心田。”当“雷锋”化作具体行动,奉献便成了青春最美的姿态。

四年来,这支队伍不断扩容:2307班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309班心怀热忱,走进社会第一福利院,用陪伴与关爱点亮孩子们纯真的世界;2311班走进社区,参与 “两袋对两桶”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为打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2207班则活跃在沙市洋码头,大力开展无偿献血义务宣传活动,为生命接力贡献力量,传递爱心正能量;此外,2111班带头在荆州火车站开展送兵志愿服务活动,见证这光荣又神圣的时刻。

2022年,“学雷锋班”项目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2023年,获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截至2025年初,“学雷锋班”累计开展活动超200场,服务时长逾9700小时,直接惠及群众2万余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志愿星火已燎原。

“老姨妈精神”遇上“追锋少年”:沙市基因的双向奔赴

在沙市,雷锋精神与“老姨妈精神”始终同频共振。20世纪60年代,沙市“老姨妈”们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品格成为全国典型;如今,“学雷锋班”的青少年们用“敬老助残、环保科普、文化传承”等行动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在沙市,“学雷锋”从不是一句口号。

这种传承并非偶然。沙市实验中学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德育体系:每月一次社区服务、每学期一场主题实践、每年一轮系统培训。“学雷锋班”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三维育人”生态。以红铸魂,联动荆州高校青马班、烈士陵园、中共鄂西特委等地,用沉浸式红色教育筑牢信仰根基;以践促行:建立“志愿服务学分制”,将社区服务、非遗传承、应急救护等纳入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担当;以文化人:原创快板、微电影等文化产品,让红色精神在艺术表达中“破圈”传播。正如该校副校长赵嘉林所言:“当孩子们把‘学雷锋’当作生活方式,教育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向未来作答:青春何以永恒?

今年的授牌仪式上,三个新班级从沙市区共青团手中接过班牌。学生代表周丽晴誓言“做文明榜样”,班主任杨婷承诺“让雷锋精神在班级生根”。活动现场,往届“学雷锋班”学生代表邓永涵分享:“从王板桥社区公益行到烈士陵园祭扫,从献血宣传到关注福利院儿童,我们每一段故事都是青春与时代的对话。”

沙市区团委宣布,2025年将深化“学雷锋月”行动,开展“追‘锋’而行 ‘青’暖荆楚”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月活动,推动“学雷锋”精神向“社区计划”延伸,结合2025年全省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有关安排,策划实施体现社区特色、有效服务需求“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促进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壮大、青年志愿服务资源在社区汇聚。这意味着,“学雷锋班”将不仅是服务队,更将成为沙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青春智库”。

永远年轻的“雷锋班”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在沙市,“学雷锋班”用四年时光证明:雷锋精神不老,青春向善而行。当“老姨妈精神”与“雷锋旗帜”交织,这里的故事,关乎信仰,更指向未来。

(通讯员:姜李一/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