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荆州春耕备耕工作,如何融合强农?

江汉风报道: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播出了由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协助拍摄的荆州春耕备耕情况,集中展示了荆州推广智慧农业,运用智能旋耕机、无人机等高科技农技设备,展示了荆州推广“融合强农”的成果。

节目开篇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制生产力。春耕时节,从南到北,科技换新,自动化的水稻育秧机,无人驾驶的自动喷洒机,3秒就能嫁接一株秧苗的嫁接机器人,这些充满科技范儿的农机设备活跃在各地春耕的第一线。

随后,节目介绍了荆州的春耕备耕情况——在湖北荆州的一个农场里,几台安装的无人驾驶辅助设备的旋耕机,在设定好的路线上自主进行翻地、平地。除了需要手动进行掉头,农机手不需要进行太多操作,设置好路线后机器就能开始工作,旋耕机工作时,只需跟在车旁行走,不仅节省人力。而且,这种旋耕机的拖拉机机头还能安装不同的模具,组装后变身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农机。每台拖拉机上还安装了北斗终端系统,能够进行卫星定位,时刻记录着机器的工作状态。

据了解,荆州市荆州区青美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8月,合作社共有60名社员,农机具64台套。现承担着周边村庄1.5万多亩农田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单项统防统治4万亩,主要服务作物,小麦,油菜,玉米,水稻,高粱等。其中,集中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64台套,烘干设备4套,日均烘干量190吨。如此大规模的作业,使得合作社对于智能农机更新有着更紧迫的需求。在这家合作社里,五六年前就已经使用的农用无人机很难算得上新科技,喷农药、撒化肥、播种子,无人机在这些工序中已经基本取代了人工。不过,无人机的迭代迅速,一两年就有新产品出现,年前上市的新一代无人机,就刺激荆州当地不少农户升级了设备。

据介绍,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的引导带动下,荆州市智慧农机装备得到迅猛发展。全市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到3840台,仅去年就新增1100台。接入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平台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测终端达到11555套,安装无人驾驶辅助设备656套。

今年,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对载药量50升以上的农用无人机补贴额由以前的12000元增加到14400元,并将老旧无人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每台又可补贴2000元到4520元。目前,荆州市农作物植保基本上全部使用农用无人机,以前那些压杆式喷雾机、机动喷雾器已大面积面临淘汰,仅去年就报废相关机具200余台。

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化装备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荆州市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宁茹、廖程帆/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宁茹、廖程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