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荆全国人大代表们将带着荆州儿女的热切期盼,共赴春天的约定。一年来,代表们立足岗位谋发展,倾听民意察实情,深入调研探思路,用一份份合格的履职答卷,践行“建功支点”的使命与担当。《荆州新闻联播》推出“履职一年间·在荆全国人大代表风采”专栏,展现他们的履职作为,记录他们的履职心声,今天来看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的履职故事。
刚从外地考古现场回来,方北松又坐在了修复台前。眼前这批秦家咀古墓最新出土的竹简等待被他“唤醒”。短短几分钟的脱色过程,竹简由黑转黄,字迹开始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这个是连二亚硫酸钠,是还原材料,用了这个脱色方法对简牍本体没有损伤,字迹是不受影响的,我们也是在全国做了有20来万枚简的脱色。”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要求湖北“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方北松独创的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抢救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简牍文物,他所在的荆州文保中心已帮助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复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去年,方北松曾提交建议,提出加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保护、出土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都收到了这份建议,国家文物局也将会同财政部来推动地方政府增加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并且提高保护经费的利用效率。”
当前,湖北正大力推进支点建设,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荆州市也正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方北松多次前往项目建设现场考察调研,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角度给出专家建议,同时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给出指导意见,推进项目落地。在履职过程中,方北松发现,许多文物修复设备、文物储存场所比较落后,无法更好地保护文物。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我们做有机质文物保护比较多,有机质文物如果放在仓库,或者堆放在储存地方后,它的本体还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病害比较多,所以我想能够把文物保护的经费更多地向文物本体保护倾斜。”
今年两会期间,他将就文物修复技术领域提出相关建议。以荆州为例,由于目前荆州文保中心使用的扫描设备依赖进口,即将面临停产,他建议国家应当支持相关机构自主研发文物修复设备,更好地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这次大会我带来的建议是有关简牍信息提取的设备的研发,我们想能够提高这个设备的精度,能够提取更多的简牍的文字信息,为我们的文化研究传承起到推进作用。”
(记者:卢艳、胡威虎/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