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国人大》杂志社来荆州采访调研,深入了解在荆全国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履职风采,并实地调研荆州人大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荆州实践的经验作法。《中国人大》2025年第1期刊发《吉明东:发展富民产业 建设和美乡村》,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2025年1月20日推出详细报道。
吉明东:发展富民产业 建设和美乡村
吉明东
走进三堰埫村,“全国文明村三堰埫”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曾经,周围村庄流传着一首歌谣:“三堰埫,山山荒。早上汤,中午糠,黄昏稀糊照月亮。夏天床上不见帐,冬天穿不上棉衣裳,有女不嫁三堰埫。”
如今,民谣依旧在传唱,但唱的却是三堰埫的新生活:“三堰埫,大变样。秃岭披绿装,牛羊满山岗。家家户户建楼房,穷山村变成了富山庄。”
荆州市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位于素有“荆州屋脊”之称的鄂西南武陵余脉的莽莽群山之中,从十里八乡的“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致富村”,三堰埫村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村里的“领头羊”——全国人大代表、三堰埫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
20多年的呕心沥血,三堰埫村在吉明东的带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兴建万头养猪场,全村村民都走上致富道路;打造退耕还林“绿色银行”工程,封山育林7400亩,林木经济价值60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延伸产业链,让村民就业增收的路越来越宽;以“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环境净化、小区亮化”为目标,建起三个示范小区,三堰埫村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和示范村,并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省级法治示范村。
只有服务好村民,才能代表好人民。2025年全国人代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吉明东奔走在乡野山间,倾听百姓心声,准备将大山深处群众的期盼带到人民大会堂。他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为老百姓建言,为经济发展献策,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刻将群众放在心上,继续带领老百姓奔向幸福生活。”
扎根大山深处
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
“光是我一个人富了还不行,我是大山养育的儿子,一定要改变山村穷面貌,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怀着这样的想法,吉明东毅然回村。2005年,吉明东开始担任三堰埫村外出务工人员党支部书记。2014年,吉明东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积极为村民们谋发展、找出路。
吉明东带领村民一步一个脚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寻求产业转型新项目,坚持生态发展,致力全村共同富裕。
要想富,先修路。吉明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修一条方便出行的路。三堰埫村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出行一直是头等难题。除此之外,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亟待改善,住房、日常用水等问题常年困扰着村民。
为此,吉明东带头捐款,并通过政府支持、企业捐款、百姓自筹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公路24公里,做到进村有环村路,进组有通组路,进户有入户路;大力开展水利建设,为每家每户铺设管道,直接引水到户,让全村人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架设电视光纤,开通程控电话,改造农村电网,如今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入户率达到100%;修建筲箕埫、羊皮埫和三堰埫3个高标准居民小区,内部各项公共设施一应俱全,180户村民顺利搬进了新家。
路畅了,水有了,网通了,新房住了。吉明东说:“修路、引水到户、盖新房,值得很!还要让大家创业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吉明东代表(左四)带领村民志愿者开展读书活动,增强村民文化素养和干事创业的凝聚力。(代表供图)
关闭煤矿企业,探索产业转型……吉明东引导村民开展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碳酸钙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吉明东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们的收入高了不少。村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水青山重回三堰埫,三堰埫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省级法治示范村。
“咚咚咚!”每天清晨,一声声清亮的锣声在山谷中响起,顷刻间,三堰埫村黑猪养殖基地里的百余头黑猪从猪圈里涌出,黑压压一片,向着山林里奔去。绿色生态的放养模式让黑猪成为三堰埫村大山深处一道靓丽的“黑色风景”。
“我们三堰埫村地处深山,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早上喂点高粱面,就把它们放到山上去了,中午就喂苞谷杆、苕藤子,在山上吃的都是青草。”村民们介绍,白天黑猪主要在山林中觅食,吃野草野叶,青山绿水间能看到一头头黑猪在山林间来回奔走,晚上黑猪回猪圈,再吃点高粱,这样长大的黑猪肉质鲜美,颇受市场青睐。
三堰埫村还积极推进黑猪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打通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让黑猪绿色产品进入超市,走进千家万户。
“村里实现生态养殖的同时,还将村内的农田流转到合作社,通过种植玉米、红薯、黄豆,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村民们都支持。”吉明东介绍,近年来,三堰埫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围绕农业产业探索发展新路径,引进黑猪品种,以“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黑猪养殖,以生态农业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堰埫村将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让更多优质的本土农产品走出大山。
除了黑猪养殖,还发展碳酸钙产业,以及学习外地经验,种植草菇、羊肚菌等,三堰埫村的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山上能干点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吉明东带领村民在荒山荒坡上种植经济林,并在全村实行封山育林,林业经济正成长为回报丰厚的新型产业、绿色产业。
三堰埫在“两冲三埫四面坡”的山岭沟壑中,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民俗资源。在吉明东看来,自然风光就是“金饭碗”,可以发展旅游产业。三堰埫的转型发展远未止步。现在,三堰埫农耕博物馆、三合松鸟语林、朱峡河十里画廊、仙人寨、天井寺、神牛洞、农家乐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规划之中。村民也积极开展民宿、农家乐等尝试。吉明东说:“产业兴则富民有路,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得好,村民就有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吉明东代表(右)时刻牵挂村民的急难愁盼,把帮助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好。图为吉明东代表和村民商量村务,力求为村民多做好事实事。(代表供图)
怀揣使命职责
为老百姓建言 为经济发展献策
2023年10月,吉明东到三堰埫村二组查看饮用水安全问题,发现二组有一个废弃土水池,多年未用。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将废弃土水池改建成混凝土现代水池,并于2024年7月建设完成。水池的建设既解决了村民安全用水问题,还改善了农村的整体环境。“我们都交口称赞,吉书记做得好!”村民们由衷表达感谢。
作为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明东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深入了解民情,在全国人代会上积极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的多件建议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解决老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吉明东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松宜矿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等建议。围绕“保护治理江河流域生态,促进人水和谐共生”等主题,吉明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松西河航道整治”、“关于争取实施松滋江堤综合治理工程”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迅速回应和跟进办理,推动了松滋市地质环境和水环境治理的顺利开展。
松滋市是湖北省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县市之一,刘家场镇作为松滋市的工矿重镇,蕴藏着大量的煤炭、硫铁、石灰石等21种矿产资源,素以“湖北煤仓”著称。随着长时间的大规模采掘,松滋市煤炭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2011年11月,松滋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刘家场镇作为松滋市的工矿重镇,随之被松滋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展示区。
2018年全国两会上,吉明东建议,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该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陆续批复了松滋市一批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并进行了部分治理。
2022年吉明东建议将湖北松宜煤矿区列入国家采煤沉陷区,实施松宜矿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并批准实施洛溪河、红岩河、柳林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对松滋市松宜煤矿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支持力度。“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国家部委、地方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已经开始整治修复了。”吉明东非常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2025年1月,吉明东代表(左五)在三堰埫村和村民座谈,准备将大山深处群众的期盼带到人民大会堂。(代表供图)
在2023年、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吉明东先后就农村交通、饮用水安全、农村产业发展、水环境治理等主题提出多件建议,具体包括“关于加快推进呼南高铁宜常段过境松滋并设站”、“关于解决松滋西南片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关于加快推进松西河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等建议。
松西河是连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跨省的一条水运通道。由于长年采砂、淤积,通道航运能力大幅降低。“我建议国家水利部、长江委抓紧协调推进,为松西河航道整治早日施工奠定基础。”吉明东告诉记者,希望尽早推动松西河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实施,打造黄金航道,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山片区百姓饮水困难,吉明东已连续多年在全国人代会上表达百姓的呼声与期待:“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是大家的共同期盼,希望推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山区乡镇水资源建设的投入,保障高山片区百姓饮水安全。”
“从纸上落到项目上,‘小点子’变成推动乡村发展的‘金点子’,看到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及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心里满满的自豪。”说起履职7年来提交建议的进展,吉明东深感振奋。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应当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排忧解难是我的责任。”吉明东表示,2025年,他将竭尽全力积极为民发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父老乡亲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把家乡建设得更富裕、更美丽。
记者手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