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校本特色思政公选课《信•荆楚》第一季圆满结课

江汉风报道:红色书信传精神,传递的是怎样的精气神呢?近日,长江大学校本特色思政公选课《信•荆楚》第八课“青春向党 见字如面—红色书信传精神”激情开讲。至此长江大学校本特色思政公选课《信•荆楚》第一季圆满结课。

《信•荆楚》第八讲“青春向党 见字如面—红色书信传精神”由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孙萌主讲。课程以两封红色书信和两封长大学子的书信为主线,分别展现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以及当代青年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故事。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孙萌表示:“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作为老师使命在肩,非常幸福,未来我将通过课程帮助同学们传信、寻信、解信,希望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在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出彩梦。 ”

课堂上,同学们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讲述了夏明翰写给母亲、妻子、姐姐的绝笔家书,将夏明翰与母亲的对话,与妻子的诀别,与姐姐的共鸣等可观可感的历史场景一一还原,让师生在情境式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夏明翰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长江大学学生蔡坤鹏表示:“《信.荆楚》课堂与传统思政课不一样的感受就是,通过生动的演绎感受到那段青春岁月里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为拯救民族和国家危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我们要以《信.荆楚》课堂为载体,更好地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在《奋飞曲》的红歌声中,师生一同重温萧楚女的革命足迹,感受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

长江大学学生崔安欣表示:“通过8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烈士们为实现国家复兴、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定会传承书信背后的精神,继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烈士的红色家书让人感动落泪,长江大学学子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故事同样让人动容。课堂上,长江大学2020届毕业生吴月飞、2021届毕业生李猛通过视频,分享了毕业后积极投身西部计划,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故事。

《信·荆楚》第一季共8次课程,分别围绕信、忠、爱、仁、诚、义、孝、廉8个主题。课程以涵养青年学子家国情怀为目标,以革命先烈的红色书信为桥梁,通过小切口,弘扬大主题,传递正能量,为思政育人提供营养美味大餐,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全新教材。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信•荆楚》课程负责人刘小燕介绍:“作为第一季八次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信·荆楚》不止是一门课,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政治任务;它是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生动写照;他是师生同台、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它是以内外联动、师生同构、共同缔造的系统工程。回首第一季,展望第二季,我们将继续以红色书信精神讲好红色书信,让红色书信更好助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记者:胡嫚嫚、胡威虎/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胡嫚嫚、胡威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