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卫健系统:转变执法理念 助力法制化营商环境

江汉风报道:行政执法工作最为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也对传统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荆州区卫健系统不断强化新的执法理念,探索新方法,稳步推进传统行政执法工作的全面转型,致力于构建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打造一支合格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打造一支合格的专业队伍,区卫健系统以区卫健执法大队为基础,全面开展“大学习、大评析、回头望”活动。一方面在执法队伍内部实行“全员当教师、人人做学员”的普法学习和培训活动,各职能科室、执法人员之间互有侧重地就行业法规进行培训学习和交流探讨。另一方面聘请专业律师、法学专家和资深执法工作者就新形势下行政执法工作等相关课题进行集中讲授和现场交流。同时,对最近两年来卫健系统已经执行终结的50多件行政执法案件进行全面评析,执法人员从查看案件卷宗入手,就分配到的评析案件从主体确立、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量准确、程序合法及文书规范等全方位进行评述并提交详细的文字评析报告。通过实例案件的全面评析,让所有的一线执法人员都能非常直观地认识到过去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在今后行政执法工作中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指导企业合法生产,及时纠正企业违法行为。荆州区辖区内涉及职业病防治职能的企业共有269家,大多数企业对涉及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并不熟悉,区卫健系统多次分区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了职业病防治专题培训。为了不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转,执法人员尽量利用网络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指导和监督企业按法规规定落实相关措施。在国网“双随机”企业抽检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两家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培训等问题,已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经过深入调查,这些企业由于不熟悉相关法规,其违法行为不具有主观故意也未造成社会危害或相关后果,涉事企业在执法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积极主动地纠正了违法行为,经卫健系统案件审议小组集体审议,最终作出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送服务上门,促成公共场所合法有序经营。荆州区辖区共有经营性公共场所近1500家,为了帮助这些场所合法有序经营,区卫健系统多次组织区、镇两级卫生监督协管员实现“全覆盖”上门服务。一方面检查各经营场所证照办理和校验情况,对尚未办理或未按期校验《卫生许可证》的限期办理或校验并组织职能科室开设了专属办理通道,给每一个经营性场所免费定制了卫生监督公示牌并上墙公示。另一方面检查消毒用品的采购渠道和使用流程,免费发放合格的消毒用品载具和消毒用品。同时,上门宣讲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放普法宣传手册近两千份。在面向全区公共场所上门服务过程中,对发现的少数涉嫌违反相关法规规定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以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的方式进行限期整改并确保改正到位,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情法相依,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运转医疗卫生市场的监管是卫健系统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涉及基础民生的重要领域。最近几年,区卫健系统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本着“宽严相济 情法相依”的原则,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实施严格而又不失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首先,在全区范围内针对所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中全面开展“大普法”活动,力求每一名医护人员做到懂法、敬法、守法,在实际执业过程中,真正体现“医护仁心”。同时,对群众投诉较多、执业相对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分类别进行约谈,帮助医疗机构规定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最后,对具有违法行为的机构和医护人员,本着以教育和纠正为目的,依照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进行人性化裁量,对其中部分违法程序较轻、尚未造成社会危害且能及时改正的,经过慎重审议后,作出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通讯员:彭倩倩/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