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为导向 “链”就荆州科创新动能

江汉风报道:荆州是全省科教资源大市,有7所高校、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00多家科研机构、16000多名研发人员,每年产出大量科研成果。如何让这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聚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荆州以“用”为导向,聚力破解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钻完井液技术、固井水泥浆技术、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产品研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的湖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初,企业在研发上遇到了难题。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部长韩银府说:“主要是在页岩气水平井固井上面有一项难题,在3千米水平段以下的固井我们是不存在任何技术需求,但是现在随着钻井的深度加深,还有温度的升高,我们这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短板。

正在企业一筹莫展之时,转机出现了。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部长韩银府说:“今年3月份,我们在网上平台看到了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发布一条我们的需求信息,关于固井水泥浆的一个需求。

需求发出后,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回应。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部长韩银府说:“通过这个平台的撮合,我们嘉华公司和长江大学一个宋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最后我们达成合作协议,把我们嘉和公司的页岩气固井技术提高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当我们这项高温深井固定技术开发出来之后,我相信我们未来可产值会突破,会增加2~3倍。

近年来,荆州大力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长江大学成立了荆州新智创新供应链有限公司,依托省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服务平台,与相关机构共同建设了荆州市科创供应链服务中心。

荆州新智公司科创服务部部长李晓雪介绍:“公司依托长江大学的科研资源,建立学科专家库,并在天网平台发布。同时公司会采集企业需求,利用天网平台各个功能模块,对供需资源进行一个精准的对接。

如今,荆州市已形成以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荆州专区为线上载体、“1+9+N”地网服务体系为线下支撑的双轨并进工作格局。在平台引领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2024年上半年,荆州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94.4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5.75%。

荆州新智公司科创服务部部长李晓雪介绍:“平台自4月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两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及签约仪式,赴石首和江陵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活动。截至目前,天网平台荆州专区很多企业正在入驻和发布需求,预计今年年底,入驻企业达到2000家,需求发布量达1000条。

下阶段,荆州将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部省高校支持荆州科技创新等供需对接活动,邀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

荆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郝勇介绍:“进一步加强孵化机构建设,提升全市科技孵化载体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持续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科技奖励项目等申报工作,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记者:卢艳、胡威虎/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卢艳、胡威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