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遗址荆州片区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六大片区之一。荆州市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发掘中阐释,通过文物的保护修复,持续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打造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文旅目的地,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
在荆州博物馆,讲解员雷双慧正在为游客讲解竹木简牍的历史。简牍这张来自千年前的“储存卡”,为游客开启了探寻中华文脉的“文明之路”。展厅里的简牍古朴典雅、字迹清晰,但它们刚出土时却是糟朽难辨、软如面条。在荆州文保中心,经过专家20多个步骤的修复之后,它们才得重见光彩、“开口说话”。
游客 张先生:“看见出土的实物,把它翻译出来之后,感觉我们的祖先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修复部主任 赵阳:“这个是我们秦家咀出土的一个楚简,是去年湖北省的六大考古发现,这上面写的是一个乘法表,写的是五七三十五、四七二十八 、三七二十一,跟我们现在的很类似。”
除了简牍,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出土的竹木漆器、竹木简牍保护修复方面,均具有突出特点。截至目前,该中心为国内27个省市、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使得超10000件木漆器、18万枚竹木简牍、1100余件纺织品能够“延年益寿”。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 陈华:“累计签订200余项文物保护项目合同,组织实施了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四川老关山汉墓、山东定陶王陵汉墓、江西海昏侯墓、甘肃慕容志墓等出土墓漆器、简牍、纺织品等文物保护修复,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椁室保护修缮工程,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等本体保护修缮工程。”
在熊家冢出土文物陈列馆,新展出一件谷纹玉璧,出土于熊家冢一号祭祀坑,是目前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出土的最大玉璧,玉璧的颜色是青绿色,微透明,两面以浅浮雕技法均匀地雕刻着谷纹。
荆州楚王车马阵讲解员 占巧媛:“古人用这种浅浮雕将内里的底子全部剔除,留下了颗颗饱满整齐的谷粒,就寓意着春天万物复苏、五谷丰登,这也是古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因此这块玉璧也是一件祈福玉璧。”
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单体40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是楚文化传承保护之魂。文物,书写着文化的深沉记忆,蕴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这些展出的文物,不仅展现了古代楚国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反映了楚国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为研究楚国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 孙凡:“近年来,荆州市聚焦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实施荆楚文化研究阐释传播、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等‘十大工程’,扎实开展楚文化考古研究阐释利用 ,加快荆州古城保护疏散与5A创建,努力探索加强荆楚文物保护利用多元路径,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成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势。”
(记者:胡威虎/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