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丨浪漫满怀!荆楚文物里寻找 “古时月”

江汉风报道:中秋将至,又是一年赏月时,月光照离合、照古今、照过往,时光悠悠,唯有明月依旧如初,我们一起透过荆楚文物,寻找古人眼中的月亮,以及荆楚大地上中秋习俗的延续。

荆州博物馆里,讲解员对重(chóng)圈铭文镜的介绍,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该文物于1992年出土于荆州区纪南镇高台墓地27号汉墓。

locald4579caceb314e77ab196a7bbe5a57ec

荆州博物馆讲解员曹寰蓓介绍:这个墓主人从他的棺椁形制来看,是一椁一棺,应该是当地的一个中小型贵族,这个镜子确实是非常精美,它叫“重圈铭文镜”,是西汉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款式,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内圈和外圈都有铭文。

这款古镜,厚宽素缘,纹饰区以宽环带相隔为内、中、外区,内区围绕镜钮装饰十二联珠纹纽座,中区、外区各铸铭文一周。那古镜和月亮有何关系呢?还得从纹饰中的铭文说起。

荆州博物馆讲解员曹寰蓓介绍:铭文写的就是“姚皎光而燿美,得並執而不衰,精照折而侍君”,外圈的铭文是三个字成一段的,有“泿清華,精皎白”。这样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很容易就解释成可以借助镜子在月光之下照见自己美丽的容颜,当我们想象这个场景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那个时候的月亮肯定是又大又亮又圆,千年的明月到今天依然是这个样子的,时时刻刻都在表现着我们中国人对于团圆的期待。

localc277d0e0d4214f70bc9b8101a7b4b0ee

而中秋节源于远古月亮崇拜,古人赏月时充满着浪漫想象与憧憬,不少诗人也常常借月寄托怀乡、思亲、忧国等情感。中秋节正是满月时候,秋收之后,于是不少诗人也将镜子作为月亮的喻体。

荆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谢葵说:“比如说李白的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所以古人常常把镜子当作月亮的喻体,因为他们在外形 观感上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中国古典文学当中非常经典的,可以说是永恒的一个意象。”

旧时,江汉平原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祭月,又称为拜月,人们将月饼、水果等圆形食品摆上桌案,在庭院里望月膜拜,祭祀月神,而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中秋习俗也代代延续下来。

localdb17aab3120643bea79893d2d26e630a

荆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谢葵说:“一般祭月就是陈列瓜果祭祀月亮,男子一般是祈求自己蟾宫折桂,因为传说月亮当中是有桂树的,蟾宫折桂就是科举及第这个意思。女子一般是祈求花容月貌,因为有嫦娥奔月这样的神话,赏月有乘舟赏月的,有登高赏月的,比如我们荆州八岭山有一个龙山,有着登龙山赏月的习俗,和其他地方比较不同的就是我们这里的水域很丰富,乘舟赏月可以说是一个特色。”

记者:徐雪晴、刘畅 /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徐雪晴、刘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