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奔跑吧,麋鹿》震撼心灵

电影《奔跑吧,麋鹿》,讲述的是一位十岁女孩刘欣如因车祸爸爸去世,她受到刺激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了让孩子走出封闭的世界,心力交瘁的妈妈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带着孩子前往麋鹿保护区,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治愈的机会。看到麋鹿自由自在、活泼可爱的姿态,让小女孩放松了下来,而且,在这里,母女二人还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人,美丽善良却身体有残缺的绘画女老师,温和却背负沉重故事的摄影师,朴实却有沧桑感的守门大爷及其可爱的孙女,在这些人耐心而又善意的帮助下,刘欣如母女,终于走出了阴霾,重新开启了新生活。


该电影由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电影局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电影集团、长江云新媒体集团、荆州市传媒集团等单位出品的,首次把目光聚焦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和亲子关系困扰这一命题,表现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的主题。影片充满阳光、励志、温暖、感人的人文气息,是一部关注长江生态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亲子关系、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优秀影片,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是一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艺术性和科普价值、集中展现我国生态文明成就的力作。

黑暗中高速驶来的车辆,伴随着撞击与尖叫,撞碎了女孩的童年,从此她的世界变得封闭、不安、破碎。曾经温馨的回忆也会随时随地引起女孩的恐慌发作。守护在女孩身边的妈妈也逐渐变得脆弱和敏感,她不得不随时处理女孩因为应激反应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烦。影片中孩子的心理问题,凸显了亲子关系困扰问题,孩子与母亲的冲突,心理问题得不到疏通,压抑得不到释放。

女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非常需要母亲的呵护与疏导,而这个时候母女关系又有很多困扰,孩子对母亲存在很大逆反心理,内心不接受母亲教育方式和态度,其实,在车祸发生前,女孩对父亲亲近,对母亲却很反感,母亲是一位有个性,喜欢处处替孩子做主的知识女性,导致孩子非常不自信,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后,女孩的心理阴影越来越大,更不愿意与人交流,自我封闭。母亲非常着急,但又没有良策。好在女孩对麋鹿独有情钟,在麋鹿保护区爱心人士以心理医生的帮助与指导下,妈妈对母女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相处方式,女孩也初步走出心理阴霾。


该片给我们很多启示,主要表现在:其一,原生态的麋鹿自然生活环境,是治愈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麋鹿被视为生命力顽强、纯洁、优雅、高贵、希望和重生的象征。‌‌麋鹿因其生存能力强、适应力强而受到尊敬。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麋鹿被认为是长寿和坚韧的象征,代表着顽强不屈的精神。麋鹿常常被描绘为优雅、纯洁的形象,代表着纯洁的心灵和高贵的品格。女孩第一次见到麋鹿,就被一个叫“丢丢”的麋鹿及成长经历深深吸引与感动,她不停地画麋鹿,而绘画又是一种非常适合少儿心理宣泄的疏导方式,这给了女孩希望与勇气。

其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该片也反映学校里学生语言暴力和欺凌对未成年人心灵的伤害等,这些都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加强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要提升效率和质量,需要按照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良好情绪、健全人格和适应能力,这些都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目前,一些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还是停留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才“救火”,然而“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能够更敏锐地察觉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家长学校,联合学生家长,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积累和恶化。这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