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开学季文具必不可少,但是你知道距今2千多年前,古人的“文具”长什么样吗?在荆州博物馆众多馆藏文物中,就有不少古代书写工具,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
文房四宝,笔居首位,毛笔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荆州博物馆内,不仅展出有毛笔,还有与之配套使用的竹笔管。
荆州博物馆讲解员李薇蕾介绍:“我们在展厅里面看到的毛笔是由毛笔套和毛笔组成,古人在书写的时候,会将毛笔插入笔套之内,而且在笔套的外层还涂了生漆和朱砂,既美观还实用。”
馆内还有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的墨和石砚,石砚附有研石,保留着远古研磨器的形式,又有着砚台的影子。
荆州博物馆讲解员李薇蕾说:“关于砚台它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所以一开始它的形制会偏向大自然的形状,后来慢慢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导致它的形制越来越端正和工整。”
展区还有战国时期的铜锛、铜凿、铜削刀,这几件青铜器在当时是制作竹牍和修改错字的重要工具。
荆州博物馆讲解员李薇蕾说:“铜削刀就是咱们现在写作业写错字时经常用到的橡皮擦,当时写错字之后,因为是在竹牍上书写,可以拿铜削刀将错字磨去之后重新书写。”
游客张佳慧说:“古人的智慧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虽然看上去很简陋,实际上用途跟现在差不多的,以后历朝历代的文物都跟它有联系。”
(记者:徐雪晴、刘畅/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